“财务自由”这个词汇大家看多了,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来说,财务自由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根据金融服务公司Singlife今天(8月26日)发布的《财务自由指数》调查结果,受访的3000名18岁至65岁新加坡人给“财务自由”下了这样的定义:
能够无忧无虑地过着理想的生活、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债务负担、可以随心所欲地消费。
在这3000人当中,
44%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
29%认为有办法实现;
27%认为已经实现。
蚁粉觉得自己属于哪一类呢?
抚养孩子从出生到21岁 需要至少50万新元?
要达到财务自由,储蓄是一大关键。
受访新加坡人认为,要在新加坡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至少61万2000新元的存款。
若以新加坡人的每月存款中位数1682新元来计算,要存够61万元,需要30年的时间!
当然,每月存得越多,就能越快实现财务自由。但对为人父母者来说,这个过程要快也快不来。
44%的受访新加坡人觉得,生了孩子之后,距离财务自由的目标会比一般人延迟15年,因为要在新加坡抚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21岁,需要至少50万新元!
(所以,少生两个孩子,就能成为百万富翁?难怪有那么多夫妇选择不生……)
Singlife研究团队在文告中指出,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人感到实现财务自由的难度比去年更高,主要是受通货膨胀和医疗保健费用等财务压力影响。
“觉得自己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则是因为收入不够、工作不稳定,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健康或家庭问题。”
为了省钱节衣缩食 不办婚礼不外出用餐
有趣的是,每五个受访新加坡人当中,就有四个计划在65岁之前退休。
这比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龄63岁还要高出两岁。
难道新加坡人不再向往提早退休了吗?
红蚂蚁之前介绍,出生于1997年至2012年(现年12岁至27岁)的Z世代中,有不少人崇尚“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即财务独立、提早退休)的理财方式。
但这项源自美国的理财方式近年来也引起不小的争议,因为它的一个核心法则是:
降低物欲、减少开支、过着极简生活;将超过一半的薪水用来投资,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就可以退休了。
为什么是25倍呢?
发明这项理财方式的美国金融作家多明格斯(Joe Dominguez)解释,乘以25倍相等于除以4%,而4%指的是存款的投资回报。
如果以每年4%的回报率进行投资,每年就能提取4%的存款来支付生活开销。有了这笔稳定的被动收入,就可提早退休。
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多明格斯提醒,FIRE理财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人们还是必须考虑自身的收入情况和需要。
如果为了达到目标而做出太多牺牲,也可能得不偿失。
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了提早在40岁退休,宁可五年不外出用餐,甚至连结婚也不举办婚礼,只顾着拼命挣钱和省吃俭用。
多明格斯就曾警告:
“要比65岁退休的人有更多储蓄,你可能要在年轻时放弃享受一些美好事物或宝贵经验。一些人可能觉得这是过于极端和不平衡的财务规划方式。”
先苦后甜 却没有想象的甜
年轻打工族常幻想,有天退休后就什么都不用做,但那也纯粹是幻想,因为人是闲不下来的。
长久以来用工作填满生活的“社畜”,有了喘息空间后,反而会不知所措。
原本从事金融业的道根(Sam Dogen)在34岁那年存够了300万美元(约390万新元),毅然决定与妻子一起退休。
如今的他46岁了,却对退休生活感到茫然若失,决定重返职场。
他接受美国《财富》杂志访问时坦言,每天玩匹克球的生活固然惬意,但他“对无止尽的悠闲感到疲劳和沮丧”。
“我回去工作不是因为需要钱,而是需要有事情可以负责,这样的人生才有目标。”
“我曾经通过追求财务自由来定义自己,可是当我达成这个目标后,就好像不必再做这件事了,那我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说的也是,财务自由不一定要跟提早退休划上等号。实现了财务自由,还是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读到这里,蚁粉或许会觉得,财务自由似乎离自己很遥远。
红蚂蚁倒认为,关键在于赚钱或花钱都要有意识,不要只是埋头蛮干却在原地打转。
只要做出对的决定,相信人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红蚂蚁祝大家早日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