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全球流行的“FIRE运动”(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独立提早退休)提倡极端储蓄、节省日常开销、身兼多职增加收入来源,最终达到提早退休的目标。
FIRE运动颇受千禧世代追捧,但这样“高压”的理财策略,对Z世代年轻人来说却相对缺乏吸引力。
他们厌倦了努力燃烧青春、一心只以退休作为目标迈进的生活。
Z世代年轻人放弃了提早退休的梦想,转而以“软性储蓄”(soft savings)来提升生活品质,在自己年轻健康的时候就充分享受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后。
所谓的“软性储蓄”指的是将较少的钱投入未来,将更多的钱用于当前。
不强硬规定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点达到某些投资目标,例如必须在三十岁之前存到第一桶金、四十岁之前买房、五十岁之前退休等长期目标。
而是更轻松看待理财、不在乎银行户头里的存款多寡。工作赚钱主要是为了“把钱花在短期内可享受的事物,而非长期储蓄”,例如存钱出国旅游、去高档餐厅用餐、尝试新的体验、投资在个人的发展、健康与心理健康等,来提升当下生活品质。
据美国财经新闻网《市场观察》(MarketWatch)报道,软性储蓄俨然已成为时下趋势,并以Z世代年轻人为代表。
这种理财观念不仅出现在欧美,也深受新加坡Z世代年轻人的青睐。
TikTok甚至衍生出“舒活”(soft living)风潮。
说的不是舒活筋骨,而是一种舒适、低压的生活方式,优先考虑的是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而不是银行存款多寡。
该平台用户会透过影片分享自己的软性储蓄策略,以及如何透过软性储蓄打造自己的理想生活。
@essenceofboho When you stop caring what other people deem as „successful", you won 🤍✨ Making enough money to sustain this lifestyle, being free, being by the ocean and in nature.. that is success to me fit 🥰👍 #softlife #softgirl #slowtravel #healingjourney #recoveringgirlboss #selfgrowthjourney #traveltiktok #TasteOfSunshine ♬ La Vie En Rose - Emily Watts
不过,Z世代并不是不懂得节俭。据Travel Agent Central的报告,虽然62%的Z世代都在为旅行而工作和储蓄,不过69%的人更喜欢选择负担得起的消费,只会偶尔犒劳自己。
为何Z世代崇尚“软性储蓄”理财观?
有分析人士认为,Z世代的独特经历,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全球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
他们目睹父母在经济低迷时期的挣扎,以及他们所要承担的学生贷款负担,以至于Z世代开始质疑传统的理财方式。
加上生活开销飞涨,但是自己的薪水涨幅与年终奖金却不如父母辈,置产也比父母辈难,这种窘境让年轻人的生活更加贫困。
Z世代觉得,未来是遥不可及的,这种悲观态度甚至让有些Z世代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存够钱退休。
与此同时,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则进一步强化了年轻人的上述认知,让他们觉得把钱花在有助于快乐和心理健康的体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促使他们抛弃了那种拼命储蓄的心态。
与其为了未知的未来省吃俭用、开源节流,他们认为活在当下、过得开心反而更实际。
“软性储蓄”可取吗?
崇尚“软性储蓄”者通常都被认为无法克制延迟享乐(delayed gratification,或称即时满足感)。
理财顾问认为,软性储蓄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未雨绸缪还是很重要的。
理财顾问Charles Thomas说,
“过去几个世代的人也都做过同样的事,唯一不同的是软性储蓄这个名堂好听太多了,可以让找借口拖延、不理财的人感到自我感觉良好。
但不管怎么样,不趁早开始储蓄,未来就必定需要更努力赶上进度。”
另一名理财顾问Bobbi Rebell强调,单是趁年轻就开始投资,年轻人长期能够累积的财富就相当可观了,利滚利的策略能够协助年轻人创造更有保障的未来。
Intuit理财顾问Brittney Castro则指出,软性储蓄并不是糟糕的理财策略,但前提是要以负责任的方式去执行它,找到适合的平衡点才是成功的关键。
软性储蓄并不代表完全放弃制定长远理财计划,而是先厘清自己的日常花费及开销,再制定预算来控制支出,从而不过度强迫自己去赚很多钱、省很多钱,最终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因此,Z世代年轻人还是应该为自己退休和应急情况存款,并进行分散投资。
Brittney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富足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关键是要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来理财,帮助自己抵达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