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何时有权“保送”学生进狮城名校? 还明目张胆向家长索贿!

更新:
2024年07月31日 22:06
钱
没有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联合早报)

想“走后门”反倒惹一身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新加坡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一些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甚至不惜投入庞大资源,让孩子凭借特殊才艺弥补学业成绩的不足,作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

但值得关注的是,帮助孩子培养才艺的教练也可能借此牟利,踩着“灰色地带”趁机捞一笔。

近日,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篮球教练涉嫌向狮城家长收取3万至5万新元的报酬,称能够利用自身关系帮他们“走后门”,协助体育生通过直接收生计划(Direct School Admission,简称DSA)获得名校学额。

学校名气越大收费就越贵

据《新明日报》报道,这名30多岁的林姓男教练曾在新加坡多所小学执教,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他在青年球员时期的表现相当亮眼。

根据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的记录,他也是三家注册公司的负责人,其中两家已除名,仅剩一家餐饮公司仍在运作。

篮球
涉嫌受贿的林姓男教练,曾是表现亮眼的青年篮球队员。(互联网)

向《新明日报》爆料的陈先生说,他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听到别人提起,才得知林姓教练的“暗箱操作”。

陈先生还主动当起“卧底”,假扮客户拨电给林姓教练,并录下对话内容作为证据。

林姓教练果然“上钩”,信誓旦旦地说:

“只要钱不是问题,一切好商量。”

但林姓教练自称只是“中介”,客户必须先付钱,若孩子无法进入属意的名校,就会全额退款。

当陈先生问起各校“行情”时,林姓教练不讳言:学校的名气越大,收费就越贵。

英华初级学院5万新元、德明政府中学4万5000新元,华侨中学3万多新元。

林姓教练解释,华侨中学只需3万多新元,是因为学生还得亲自参加一场面试,才有机会录取。

不过,这三所“被开价”的学校受询时都澄清,对林姓教练受贿的事毫不知情。

校方在今年4月向有关当局举报后,体育理事会已将林姓教练从全国教练注册处的名单上除名。

他后来也被贪污调查局逮捕,目前获保释在外。

篮球
篮球打得不好,也能靠篮球“才艺”进入名校?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ALAMY)

那么,与林姓教练“达成交易”的家长会不会有事呢?

资深律师蓝国庆指出,家长给予教练金钱以获取方便,实际上已构成贪污贿赂。他们有可能被召录口供,甚至被提控。

“不过,以这起事件来看,家长也算是被欺骗的受害者。若他们真是受害者,那他们就没有任何法律责任,只会被传唤做证人,指证教练。”

学校教师没时间面试学生 全由教练说了算?

每年6月至7月,是新加坡学校如火如荼进行直接收生计划面试的季节。

在这个“敏感时刻”爆出这样一个丑闻,就像一记重锤砸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心上。

直接收生计划自2004年开始实行,让学生凭借学业成绩以外的特殊才华,直接报读心仪的中学或初级学院。

光是去年,中学直接收生计划就收到3万8000份申请,创下历来新高。

教育部数据显示:

约三成的学生以体育技能提交申请;

25%与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简称STEM)有关;

15%凭借表演艺术、制服团体和领袖才能申请;

其余申请则来自创新与创业、语文与人文,以及视觉艺术类别。  

跳舞
一些表演艺术学院专门训练小学生应付直接收生计划的遴选面试。(联合早报)

教育部强调,学校可灵活制定各自的遴选流程和评估标准,但必须坚持透明、客观、包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遴选原则。

不过,一名曾在小学执教的体育教练匿名告诉亚洲新闻台:

“由于学校教师未必有时间面试每名学生,他们往往会赋予教练百分之百的遴选权。”

另一名受访的26岁女子也说,她在2011年以羽毛球报考中学时也观察到,教练在遴选过程中似乎有最大的发言权,而教师只参与行政的部分。

她忆述,参加直接收生计划选拔时,教练会安排学生对赛,以评估他们的球技。只有胜出的学生才会获教练“赏识”。

“负责面试的教师未必比教练更了解学生的优势,因此他们大多会信任教练的判断。”

对此,教育部澄清,校方会参考教练提供的建议,但教练并没有最终决定权。

“由学校高层领导的遴选小组会负责评估学生,包括教练在内的非教职人员只在必要时扮演辅助角色。”

才华并唯一指标 学业成绩也要达标

不过,网上有不少家长认为,即便成立了遴选小组,遴选过程还是不可能完全公平客观。

教育部长陈振声今年2月在国会答复议员询问时透露:

过去五年,平均每年有七名家长申诉,对孩子的直接收生计划遴选结果不满意。

上课
想了解如何让孩子从直接收生计划获益,家长也得“上课”。(新明日报)

或许家长应认清的是,才华并非申请直接收生计划的唯一指标,孩子的学业成绩也须达到一定标准。

如果各项指标都不理想,即使勉强“挤进”心仪的名校,往后的日子也会过得很辛苦。

直接收生计划的原旨就是要让不同禀赋的孩子,不论家庭背景,都有机会去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天赋。

如果教练利用职责之便,让收生的天秤倾向金钱那一方,这不仅违法,也违反了体育精神。

如果家长利用金钱为孩子“买”学额,孩子将来踏入社会,是否也会以“有钱好办事”的思维来寻找各种捷径而不想脚踏实地?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