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当义工却临时“放鸽子” 这样对得起慈善机构吗?

更新:
2024年07月08日 21:22
义工

说到就要做到

今年是“欢庆义工年”,每次在新闻上看到义工们的好人好事,红蚂蚁都倍感窝心。

说到行善,新加坡人绝对不落人后。

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今年6月发布的《全国捐赠调查报告》显示:

2023年有30%的新加坡人口参与志愿服务,高于2021年的22%。

一些规模较小的慈善机构因资源和经费短缺,只能招募更多义工帮忙。

一人不来 整组人都缺席

位于小印度的慈善厨房Krsna’s Free Meals就是其中一家。

他们每天风雨不改,为客工和低收入年长者准备2500份免费的印度素食早午餐。

今年6月19日,他们的日常运作却差点“陷入瘫痪”。

慈善厨房创办人戈文达沙美(Latha Govindasamy)当天在社媒TikTok上直言:

“很多义工报名了却没来,也不提前通知一声,这种现象令我们很困扰。”

“更糟糕的是,当一群朋友一起报名,若其中一人不来,整组人也都不来。”

 

@krsnasfreemeal We cannot serve meals without our wonderful volunteers but we are noticing a disturbing trend - many people sign up and then don’t come without canceling in advance. The problem is worse when friends sign up together. If one friend has to cancel, the whole group often doesnt come without telling us. So guys - please let us know if you will not be coming! 2500 meal recipients - and we - depend on you! #volunteer #soupkitchen #fyp #krsnasfreemeals #vegetarian #migrantworkers #community #singapore #showup ♬ original sound - Krsna’s Free Meals

 

戈文达沙美接受AsiaOne访问时透露,慈善厨房每天需要约20名工作人员,其中至少15名是义工。

若有义工迟到或完全没出现,其他人员就必须加快速度,或临时动员亲友帮忙,才不会延误送餐时间。

有网民建议她直接公开那些“放鸽子”的义工身份,并将他们列入“黑名单”,但她不愿这么做。

“我坚信当义工必须发自内心,任何形式的压力都有违志愿服务的初衷。”

义工也得接受面试和培训

接受《今日报》访问的数家慈善机构也曾面临相同的问题,但只能自叹倒霉。

新加坡食物银行(The Food Bank Singapore)平均每月会发生两次义工临时“旷工”的情况。

这家非营利组织主要回收餐馆或他人不需要但仍可食用的食品,再转送给有需要的人。

创办人黄玮婷从去年开始,提前一个月发布活动时间表,方便义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时段,并要求义工在报名参加活动时捐赠100新元。

此举果然奏效,义工缺席的情况如今已减至每两个月一次。

义工
用爱心来包装。(海峡时报)

为年长者提供友伴服务的狮子乐龄之友协会(Lions Befrienders)则采取严格筛选义工的做法。

执行董事黄秀琳说,为了确保义工值得信赖,她会通过电话或面试来评估义工的背景和动机。

“这些义工会直接接触到我们的年长者,因此我们必须谨慎筛选,确保他们是正直和诚实的人。”

老人
有空多陪陪老人家。(联合早报)

通过了筛选,当然还得接受培训。

新加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要求新加入的义工承诺每一到两周参加一场活动,为期至少四个月。

执行理事长桑卡尔(Aarthi Sankar)指出,新义工必须先完成三场非繁忙时段的活动,才有机会参加周末繁忙时段的活动,工作人员也会在活动的几天前发出“温馨提醒”。

“这将确保义工的工作量维持在可应付的范围内,避免他们产生倦怠。”

养狗
陪狗练跑也是在做义工哦!(新加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脸书)

莫让行善变成负担

当然,如果在活动当天忽然感到身体不适,或家里有“突发状况”,也是没办法的事。但只要事先知会一声,相信多数人都能理解。

最要不得的,就是用“忙”作为推托的借口。

(只有你很忙,难道主办活动的慈善机构就不忙吗?)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宝莲指出,经营一家慈善机构,往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

“他们有任务要完成,也有受益人在等着他们,但他们未必有足够资源去招募义工。”

郑宝莲建议慈善机构邀请义工策划自己的志愿服务项目,善加利用义工的个人资源。她也鼓励企业给予员工休假参加义工活动,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不过,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Alwyn Lim提醒,一些员工可能抱着功利心态,将义工活动视为替履历“加分”和建立人脉的跳板,因此慈善机构也应认清人们当义工背后的推动因素。

捡垃圾
你要在办公室吹冷气,还是跟同事一起当义工捡垃圾?(联合早报)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卫生部第二部长马善高昨天(7月7日)为首届“志愿者嘉年华”(Volunteer Festival)主持开幕时说,社会服务机构正在努力提升义工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

目前,近八成的社服机构已制定义工管理流程;约七成有专职义工管理人员,协助了解义工的技能和兴趣。

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前天(7月6日)出席新加坡青年志愿团队10周年庆嘉年华时,也建议青年团主办更多短期的“微型”义工活动,以鼓励时间有限的年轻人踏出第一步。

目前,青年团的义工必须承诺每月投入八小时的志愿服务,为期三个月。

到头来,如果每名义工都抱着“少我一个也没差”的心态,受影响的不只是慈善机构的运作,还有受益群体的需求。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