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给家长上一堂课:有硕士博士学位不一定就更会教书!

更新:
2024年01月02日 23:38
小学生

学校和老师也有份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弄丢了水瓶,你会怎么办?

叫孩子隔天回学校找找?请老师帮忙?打电话给校长?还是......找教育部长?

这不是夸张,教育部长陈振声在出掌教育部两年多的时间里,确实收到这样的邮件。

新学年开始前,陈振声接受了《海峡时报》访问,谈及好些教育相关的课题,间接给家长、学校和老师们都上了一堂课。

第一课:有高等学位不一定比老师更能胜任

弄丢水瓶其实还是小儿科,陈振声还接见过一群家长,他们的要求是:

重新计算孩子的小学离校考试成绩。

陈振声认为,许多现代新加坡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也更介入孩子的生活。

但他还是希望家长能在过度管理和放任不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跟老师合作,给予学生成长和独立的空间。

“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不代表你更会教书......教书是艺术也是科学,跟一个人的学历无关。”

陈振声
陈振声希望家长能给予孩子成长和独立的空间。(海峡时报)

至于那群要求调整孩子会考成绩的家长,陈振声这样反问他们:

“你们的孩子知不知道你们为了他们的成绩,来见教育部长?如果我是其中一位孩子,知道父母为我做出这种事,你认为我会带着什么样的价值观成长?

红蚂蚁虽然不在访问现场,字里行间也感受得到陈振声的无奈。

但他也认为,家长不应该因为担心为孩子付出不够,而感到愧疚。

“新加坡家长一般上都很认真看待孩子的教育,但一旦心生愧疚,就会过度弥补。我认为我们正在寻求平衡点,因为家长可以为学校和孩子的教育做出许多贡献。”

第二课:“目标是超越自己,不是超越他人”

中学生
陈振声认为,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虽然优秀,但仍应与时俱进,避免遭到淘汰。(路透社)

新加坡虽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表现优异,在全球81个参与评估的教育体系中排名第一,但陈振声还是认为新加坡不该自满: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感到骄傲,但我认为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小心谨慎的时刻......我们总有种倾向,想专注于某项长处,但如果不留意事态发展,可能很快就被淘汰。”

“从目前各项指标来看,我们表现不俗,但那不是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我们必须持续关注正在影响我们,以及未来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的因素。”

他也在教育部12月28日的校长委任仪式上阐述这一点,提醒主流教育体系学校必须与时俱进,而不是因为自满而停滞不前,甚至遭到淘汰。

第三课:提升贫寒子弟表现,未必在于提升学术水平

参与2022年PISA的新加坡学生引人注目的另一点是:

经济阶层最低25%的学生在三项测试的平均得分,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低收入家庭学生更高,也高于经合组织平均。

即便如此,陈振声还是认为必须关注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帮他们拉近与来自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的距离,但其中的关键不在于帮助他们掌握课程内容,而是注重他们在社交和情绪方面的发展,因为他们家境困苦,在这方面需要更多帮助。

陈振声在解释弱势学生为什么需要稳定、结构完整的环境,才能在学业上有所表现时,引述了他一名当过老师的朋友告诉他的故事:

有一名学生向老师解释作业为什么迟交的时候,说他的家很杂乱,没地方做功课。

老师于是责骂学生,为什么不能闭上房门,在房间里做功课?

学生看着老师回答:“老师,我住在一房式组屋。”

陈振声说,老师当下感到非常内疚,因为他将自己的世界观套在一名自己不太了解的弱势学生身上。

他也表示,虽然当局可以尝试在这群学生上小学之前,给予相关辅导,但这仍需家长的配合,这群学生多数又来自非传统家庭,为这项工作增添难度。

幼稚园
新加坡99.9%孩童已经报名就读幼稚园。(海峡时报)

虽然有人建议实行强制性学前教育,但99.9%的新加坡孩童已经报名就读幼稚园,关键其实在于提高学生的出勤率:

“我们还需要多加努力(才能帮助这群学生),但不是在教学方面,而是在社交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下功夫。”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