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经济菜饭“价格不经济”的话题,自今年年初至今,网上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
新加坡消费者协会日前回复媒体询问时透露,今年1月1日至10月17日,消协共收到11起有关杂菜饭价格的投诉。
过往消协从未公布过这样的数据,可见这个民生课题正愈演愈烈。
消协指出,消费者的不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杂菜饭摊主标示出的售价不清晰;
- 即使标出售价,也与实际收费不一致;
- 抱怨食品价格上涨。
尽管消协制定了一套作业准则,供商家参考了解如何展示售价、如何向消费者传达价格变化等,但价格争议的案例持续涌现,近期又多了三起。
医院素食摊斋米粉价格不平民
公众反映的这三起价格不公事件,恰巧都与素食摊位有关。
上周,网民在脸书专页Complaint Singapore上传了一张照片,图中是一盘炒米粉,外加长豆、鸡蛋和斋鹅三种配料。
他在贴文中写道,这盘米粉收费8新元,是在中央医院素食摊位购买的,并直言“第一次吃这么贵的斋米粉”。
贴文底下的网民纷纷留言说,这样的定价确实不便宜,乍看可能只会收3元至4元,该摊主的收费翻倍,令人感觉有些“漫天要价”。
摊主尔后向媒体澄清说,照片上显示的米粉为2元、斋鹅2元5角、长豆1元、鸡蛋1元5角,共计应为7元,因此对网民“喊话”,希望他能出示当时的收据。
然而听了摊主的说法后,有网民还是认为7元一点儿也不便宜。
时隔一周,又有斋米粉因定价太高被投诉,这回轮到陈笃生医院的素食摊。
《新明日报》接获读者通报,声称陈笃生医院食阁一盘斋米粉加三个素菜,要价8新元。
他说,这个摊位的素菜比荤菜还要贵,让他觉得非常离谱。
公众张国城也投函《联合早报》,同样是申诉陈笃生医院素食摊位的定价昂贵。
他写道,最近他到那里买了一盘米粉面,加上一个炸春卷和炸薯饼,结果结账时收据上显示价格为6元5角,他出示会员卡才获得10%折扣。
他出示的收据上可见,米粉价格1元5角,那两种炸物个别收费2元5角。
吃素成本高,商家定价感觉是“看心情”?
这三起事件中最令人不解的原因之一或许是:
为什么素食和荤食一样昂贵,甚至比荤食更贵?
中央医院素食摊的店员受访时解释说,摊位使用的一些食材价格确实比较贵,比如一袋斋鹅的成本就要10元。
但店员也声称,他们给食客的分量不少,若食客有不满应向食阁反馈。
除了蔬菜和鸡蛋等食材,素食摊摊主使用的素料,成本也不低。
商家把成本转嫁给食客是常见手法,但对于食客来说,尤其是那些偶尔才吃素的食客,难免会有点不习惯,甚至心理不平衡,毕竟盘中“肉”并非真材实料的荤菜。
更大的争议在于,杂菜饭不同菜肴的价格,究竟能不能统一定价?
以目前的各种“被砍菜头”事件来看,统一定价看似遥不可及。
消协要求杂菜饭摊主售价应透明化,摊贩就算照做展示价格,但定价的方式和理由却未必获得消费者认同,甚至会让食客觉得不合理。
以上述例子来说,一个素食摊位卖的薯饼,定价如果和其他荤食摊位的肉类一样,那“薯饼也算肉”的逻辑,大众能接受吗?
上月初,有食客光顾nex顾购物中心食阁的经济菜饭摊位时,声称被摊位助手告知,由于西兰花成本更高了,因此他们定价时把西兰花视为肉类。
结果,一盘满是青菜的杂菜饭,这名食客就付了6元7角。
据报道,同样位于中央医院的一家马来菜饭摊位,有网民到那里消费后上传收据,炸薯饼显示为“鱼片”,价格为2元2角。
摊位员工告诉媒体,薯饼是鱼柳,因此采用肉类的定价。
同理可证,如果摊主炒的菜里有小肉碎,又该属于菜类或是肉类的定价?
对此,消协的立场是,当有可能出现歧义时,如炒菜中含有肉类将按荤菜收费,或者当鱼类是按照季节定价时,得明确告知顾客有关价格,在获得顾客点头后才能夹菜。
不过,即使食客得知定价后也肯付账,却未必心服口服。
商家一方面以成本和租金增加,作为杂菜饭售价上涨的理据,但许多食客却感觉摊主是“suka suka”(意指按自己的方法)定价,无法苟同。
本应价格实惠的经济菜饭和米粉,频频沦为食客投诉定价夸张且不合理的“主角”,在物价上涨的感叹声中,更容易让人倍感愤愤不平,难咽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