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贵为美食天堂,山珍海味或是平民美食,国人都有各自的心头爱。
但若要说到价格大众化又能有饱足感,经济杂菜饭肯定是不二之选。
杂菜饭不仅是新加坡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还成了揶揄国人华语表达能力差、站在摊位前,只能陷入指指点点告诉小贩要“这个那个”菜肴的窘境:
本地每个小贩中心都有、国人几乎天天享用的这道平民美食,近几个月竟然在香港掀起热潮,让香港人“钟意”得不得了。
两地的杂菜饭其实大同小异。
在香港,餐厅也同样走“自助式路线”,把20多样粤式菜肴各别放在铁盘摆出来,如番茄炒蛋、咕咾肉、萝卜炖牛腩等,食客要吃什么就向小贩点菜。
唯一不同的是,在香港不叫杂菜饭,而是称之为“两餸饭”(餸:sòng,粤语“菜肴”的意思)。
点两个菜加上白饭,平均价格约5.5新元。每加多一样菜肴只需多付约1.4新元。
过去两年,香港在疫情期间经历了经济不景气,一系列禁止堂食等防疫限制,让爱吃美食的港民无法好好与亲友们聚餐。最近的一次禁止晚间堂食的限制令就持续了近四个月。
面对荷包紧缩,又只能外带餐食,加上当地食材昂贵,而且一些香港人的屋内甚至没有厨房鲜少下厨,外带平民化的两餸饭既省时又省事,自然成了大部分港人的首选。
7万人面簿群组分享两餸饭好康
实际上,两餸饭在香港并不是全新的饮食概念。
多年来,两餸饭的受众群一向被视为穷困学生或上班族。一些港人甚至笑称它为“颓饭”,反映出港人对两餸饭的低标准。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城市饮食文化的讲师萧欣浩告诉《纽约时报》:
“(两餸饭)比较平民,是收入较低的人吃的。”
疫情当前,曾经毫不起眼的两餸饭,如今在香港究竟有多受欢迎?
现在走在香港街头,凡是有售卖两餸饭的食阁,在午餐时分就会看到长长的人龙在等候,直到晚上还会有人在排队。
售卖两餸饭的佳记老板黄志伟透露说,他旗下的六间分店,每天各可售出1000个饭盒,一天下来就是6000盒。
“我们的食客群有上班族、学生、年长者及清洁工人等。”
根据民众制作的地图,香港目前有至少353家餐厅售卖两餸饭。虽然没有官方统计此前有多少家,但香港食客和美食家都一致认同,疫情之前肯定远低于“353”这个数字。
香港人对两餸饭为之疯狂的程度,还体现在一个名为“香港两餸饭关注组”的面簿群组。
目前该群组有约7万8100名追随者。成员可以在群组内分享香港两餸饭的资讯,不管好吃不好吃、价格多少,都是大家热论的话题。
群组页面上的多篇贴文,都会有港民巨细靡遗地评论他们对某一家两餸饭的吃后感,食客顿时成了饕客。
一名群组成员写道:
“狮子头味道相当好。瘦肉和面粉及马蹄的比例约为 5:4:1,没有吃到肥油。”
研究香港饮食文化的香港树仁大学教授陈蒨告诉《纽约时报》,这个面簿群组的热忱,凸显了疫情期间,这类餐食在港人心中获得全新的重要地位。
她也观察到,两餸饭的点评比起香港华丽饮食界的其他美食评论,多了一份包容性。食客们是在向这种已经成为香港“公共物品”的美食表达谢意。
“(这些评论)不像米其林评级或美食家的点评,通常只会关注那些高档表现突出的店家,在群组里我们是在向不同的东西致敬。”
店家转型的救命稻草
两餸饭在香港的需求激增,也让原本苟延残喘的饮食业者化危机为转机。
生意受疫情重击的茶餐厅厨师,转行开设两餸饭的食阁;当地一家知名的热狗连锁店,也设立了一家两餸饭分店;在堂食禁令实施时,海鲜餐馆也会在晚间时分推出几盘预先准备好的菜肴,让食客外带用餐。
为了要在竞争激烈的两餸饭市场脱颖而出,店家也纷纷各出奇招,吸引食客上门捧场。
一些店家推出优惠,只须多付几元就能享有蒸鱼或龙虾,另一些则提供免费的汤品。
一家位于油麻地区的食阁,还售卖松露鸡、红米及藜麦,以符合年轻人的健康口味。
疫情不仅带来了兩餸饭的春天,推高其需求,也让这道原本平平无奇的食物,得以在商家绞尽脑汁下华丽转身,变得更多样化。
在兩餸饭风靡全港之际,当地上周已放宽防疫措施,允许餐馆堂食人数每桌增至八人。从5月19日起,又将进一步允许餐厅和堂食延长营业时间至午夜,酒吧也可继续营业至凌晨两点。
随着香港逐步“解封”,这股主打外带便利的两餸饭热潮,是否有望持之以恒继续热下去?红蚂蚁猜测,有鉴于全球目前逐步笼罩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阴霾下,两餸饭的热潮看来应该还会热上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