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元、18亿元、24亿元、28亿元。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8月中旬在本地爆出的洗钱案所涉及的款项和资产总值已经增加了将近两倍。
三名部长今天(10月3日)在国会上就此案发表部长声明,透露了此案最新的进展,也回答了一些许多人关切的问题。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在其部长声明中就说,警方在2021年接获零散的情报并展开单独调查,然后再进行全面的调查,随着搜查愈加深入,发现洗黑钱活动的牵涉网络也逐步扩大。
今天的国会也几乎如出一辙,议员们在部长声明后的提出的问题,也问出了更多细节,让大家拼凑出更完整的情况。
虽说更完整,其实还不完整,因为案件仍在调查中,因此部长们还是有些细节目前不能公开。
我们从目前可以公开的细节先说起。
怎么过了那么久才抓到人?
据报道,涉案的犯罪团伙早在2017年就开始在本地置产,不少人难免会问,怎么那么久才抓到人?
杨莉明在声明中,解释了当局从调查到逮捕嫌犯的过程:
- 2021年,警方接获零散的情报,包括用来证明银行户头资金来源的文件有伪造之嫌,再结合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提交的一些可疑交易报告,开始对这些通报进行单独调查。
- 2022年初,警方启动了全面、经协调的情报调查,发现这帮人彼此之间可能有联系,包括亲属关系。
- 今年初,总检察署评估警方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些罪行是在新加坡犯下。随后,警方彻底评估搜集到的资料,并核对犯罪证据。
- 今年8月15日,警方果断展开逮捕行动。
杨莉明给出这个时间线之前,就开宗明义地说,这种规模的行动在收集情报和策划等方面所需的工作,可以耗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除了要彻查和掌握完整的嫌疑人网络,警方为了避免走漏风声,还规定这项任务只能由一小组警员执行。
要彻底保密,还要一击致命,所需的时间自然就长了。
另一个线索,其实出自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之口。
她在回答杨厝港单选区议员叶汉荣的提问时,也透露了警方所碰到的另一个难题:犯罪团伙在新加坡,其实还扮起了乖孩子,尽量奉公守法:
“各位国会同僚可能还没意识到另一点,那就是团伙的犯罪行为,大部分都在外国发生,但当他们想利用新加坡作为洗黑钱的据点时,就会尽量确保在这里的活动都是合法的......他们会竭尽所能在别人的眼中显得合法、让人觉得合法,然后通过合法的交易洗黑钱。”
如果将杨莉明和英兰妮这两段话拼凑起来,就可以看出犯罪团伙堪称“资优生”,做足功课,熟悉本地法律,尽量在执法单位面前摆出一副一等良民的模样,若不是几份文件被看出造假,情况恐怕大不相同了。
10人怎么买下152栋房产?
至于部长们不能说的,就包括非选区议员梁文辉向英兰妮提出的问题:
10名嫌犯和他们的同伙如何在新加坡买下这么多栋房产?
对此,英兰妮说,须等到调查结束后,才能透露。
先别怪红蚂蚁吊大家的胃口,因为这个答案的背后,可能隐藏更多。
英兰妮在回答梁文辉其他问题时也澄清,嫌犯和其同伙所购买的152栋房产当中,遭当局发出禁止处置令的94个房产属于私人住宅,包括8栋升涛湾的有地住宅。这些住宅当中,60栋是已完工的转售单位、34栋是未完工的单位。剩余的房产则包括53座商业房产和5座工业房产。
不能透露嫌犯收购房产的方式,是不是同样不要打草惊蛇,让从事这勾当的人惊觉东窗事发?
这仅仅是红蚂蚁从趴在地上看这起案件的角度所能想到的,蚁粉说不定还有其他想法。
新加坡的金字招牌也能帮企业“洗白”?
历时数小时的问答中,甚至出现之前鲜少有人提过的概念:“借新加坡洗白”(Singapore-washing)。
武吉班让单选区议员连荣华引述一篇《金融时报》报道,询问当局如何避免企图“借新加坡洗白”的外国企业破坏新加坡的声誉。
“借新加坡洗白”是《金融时报》在2022年11月的一篇报道提出的概念,报道指快时尚品牌Shein、电动车厂蔚来(Nio)和资讯科技服务供应商开域集团(Cue)等企业在之前的12个月内“静悄悄地”将总部迁至新加坡,或在新加坡注册,以减低地缘政治风险。
报道也引述一名全球私人股本公司的执行人员道:
“当我们向投资者介绍一家企业时,如果可以说它的总部设在新加坡,甚至在新加坡挂牌上市,肯定能加强该企业的吸引力。”
原来有外国企业认为有了新加坡这块金字招牌的“加持”,就可以打造国际企业的形象。
贸工部政务部长陈圣辉回答连荣华的提问时坦言,让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枢纽的优势,同样是犯罪团伙“看上”新加坡的原因。新加坡在对国际资金和人才保持开放、维持吸引力的同时,必须致力确保反洗钱等相关制度、预防、侦测和执法能力都到位。
就这一点,杨莉明也补充说:
“一方面,洗钱犯和罪犯打新加坡的主意,想利用新加坡使自己的行为显得合法,的确令人担心。但另一方面,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国体系的优越。我们可以认为风险太大,选择完全置身事外,也可以下定决心接受这个风险,但同时加强我们查案和执法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必须衡量其中的利益和成本,做出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