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是新加坡在吸引外来资金及投资移民之余,务必做好的把关工作。
上个月,我国警方侦破一起10亿新元洗钱案,涉案的10名“福建帮”犯罪团伙被逮捕归案。今天(9月6日)庭上揭露的信息显示,这起洗黑钱案所涉及的资产其实超过18亿元。
这起新加坡有史以来被捣破的最大宗洗钱案,一方面令人大快人心也印证了新加坡对洗黑钱零容忍的态度。
但另一方面,当局透露的信息加上本地媒体挖出的黑料,却也隐隐让人感到不安:
新加坡强大“吸金”能力的背后,是否出现了疏漏,导致不法之徒有机可乘,钻空隙洗钱?
据本地媒体报道,此次被捣破的犯罪团伙早在2017年便开始在本地购置房产,其中一人去年5月还因为一次买下20个总值8500万新元的豪华公寓单位,而成为新闻话题。
“福建帮”在新加坡逍遥法外多年
洗钱金额之大,时间跨度之长,难免引起质疑:
这些团伙为何没有更早被发现?
媒体报道显示,这群犯罪团伙在新加坡的生活方式高调、奢华。
他们砸下数以亿计的资金买豪宅、买豪车、买下豪华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吃香喝辣不在话下。
有者长袖善舞,藉投资生意,把在境外的犯罪所得“洗白”。
根据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的记录,10名被捕的“福建帮”团伙中,就有7人是一些公司的董事或股东,其中一人甚至曾是本地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这些人还摆出一副善长仁翁的姿态,“总统挑战”慈善基金据说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收过其中三名“福建帮”人士共30万新元的捐款。
这群犯罪团伙的行径,符合外界对洗黑钱的认知。先将不义之财以隐秘的方式存放至金融体系,然后购置房地产、开设空壳公司及投资合法产业,将黑钱漂白。
上述模式显然行之有年。“福建帮”能在新加坡逍遥法外多年,显示新加坡监管机构及银行等相关业者“识人不明”,在打击洗黑钱工作上仍有进步空间。
慎防点燃排外情绪
这类犯罪团伙将新加坡当作“洗钱中心”,除了对我国法治形象造成一定冲击,本地物价因通胀因素居高不下之际,更须慎防这类境外犯罪团伙高调炫富的夸张行径,在部分国人心中埋下仇富与排外的种子。
据悉,犯罪团伙往往会以远高于市价的不合理价格,购买资产、商品或服务,大撒币式的挥霍手法,形同做坏市场。
近年来,欧洲国家渐渐掀起反移民风潮,极右翼分子大行其道。
但作为国际都会,新加坡绝无可能完全不接受外来资金与外来人士,自绝于世界。
“福建帮”这类个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避免排外情绪在本地社会滋生。
螺丝还须进一步拴紧,从源头就阻绝
我们清楚,“福建帮”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马,但当局还是应加大力度,从源头就阻绝任何可能流入本地的黑钱,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若新加坡的监管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将烂苹果从好苹果中筛选出来,使烂苹果被国人放大检视,引发排外情绪,对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财富管理中心的长远发展,将是一大不利。
早在“福建帮”被捣毁前,当局今年6月28日已推出新条例,要求发展商对买家进行风险预测及展开客户尽职调查,一旦发现可疑洗钱活动,都必须向商业事务局呈报,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非法资金破坏本地市场稳定。
政府早前也进一步修订《贪污、贩毒和严重罪案(没收利益)法案》,增设鲁莽及疏忽洗钱罪。
上述举措无疑会增加各方的合规成本,但足证当局持续拴紧螺丝,修补漏洞的决心。
放眼未来,防堵黑钱的监管机制必须持续以“良币多多益善,劣币敬而远之”为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