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启动“摊主乐学数码计划”,旨在让全国1万8000名小贩使用SGQR电子付费统一平台。
同年10月,时任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透露,已有超过7800名摊贩采用电子付费。
当局两周前公布的最新数据,也反映有更多小贩加入无现金付款的行列。目前有超过七成的熟食摊贩使用电子付款。全岛37座小贩中心也有支援小组,助小贩掌握数码技能。
话虽如此,还是有一些小贩在日常交易中一成不变,更倾向于采纳现款收费模式。
他们是跟不上时代步伐、还是不愿意跟上?红蚂蚁整理出三大原因,一起听听这些小贩的苦衷和难处。
① 收现款比较安全和实际
有一派小贩的立场是,一些食客可能会“欺负”自己对科技不熟悉,而且收现金确实还是比较可靠。
狮城美食家司徒国辉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指出,一些小贩就是害怕遇到不诚实的食客,因此迟迟不肯接受电子付费模式。
他说:
“尤其是老一辈的摊贩,他们大多不信任科技系统,这是因为报纸及电视新闻报道的各种诈骗案件让他们心慌慌。况且每一位摊贩的利润微薄,他们宁可把现金放在枕头底下。”
所谓的欺诈手法,说的就是利用数码系统钻漏洞,试图吃“霸王餐”的害群之马。
有摊位助手受访时告诉本地媒体,曾经遇过一些食客声称已扫码付费,却不肯出示完成付费交易的页面,让摊贩确认数额已过账。
司徒国辉也提出另一点:
数码系统无法让小贩及时收到现款,一些小贩每天却需要现金来购买食材。
全国商联总会小贩部主席刘福记补充说,电子付费的一个问题是,这类交易有特定的截止时间,而有时几天后银行账号才会显示已收到款项。
本身经营三个售卖五香虾饼摊位的刘福记透露,他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出现账目与助手报告的收益金额不符的情况。如今,他旗下摊位都“开倒车”,全面U转只收现金。
② 扫码反而拖慢效率?
科技本应带来便捷,一些摊贩却无法苟同。
有小贩给予的反馈是,在有大批人潮的尖峰时段,当有长长的人龙等着购买午餐时,要等候顾客扫码并逐一确认向他们成功转账,其实相当耗时。
相比之下,直接收现金反而更有效率。
食客在应用上输入正确金额固然最好,但如果交易过程中出错,又得拖时间纠正。
红蚂蚁的亲身经历是,某次使用电子付款,但没听清楚摊贩说的价格,结果多给了两元,对方当下停顿了几秒,才从收银机掏出两元找钱,待当天结账时必定又得特别“记录在案”。
近日网上也有相同案例,一些“豪迈”的食客使用电子付款时,忘了输入小数点,明明只是4.5新元的一餐,竟付了450元!最糟糕的是,自己和摊贩当下也没意识到。
有小贩惊觉收到这笔巨额款项后,还得在脸书发出“寻人启事”,历经一番人肉搜索,才找回顾客得以成功退款。
③ 人力不足加上年纪大,难兼顾电子付费
或许最常见的一个状况是,摊主根本无从适应和兼顾电子付费模式,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他们独自经营摊位,没有助手帮忙招呼那些偏好使用科技付钱的食客,唯有在摊位贴上“只收现金”的告示。
其二,是他们可能已开档数十年,对数码技术的接受度也偏低。
坐落在商业区、张贴公告号称是“无现金小贩中心”的厦门街熟食中心,就有一些摊主没能顺应变化。
他们大多已上了年纪、独自开档做生意,而且也都担心,如果电子付费交易过程中遇到问题,自己根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着手应对和处理。他们笑称,自己对科技一窍不通,手握智能手机“却只会拨电话”。
让所有小贩接受“无现金”谈何容易
在那些已掌握电子付费须知的小贩眼里,上述同行的做法和思维,也许显得守旧、原地踏步。
然而,开档做生意始终还是得赚钱谋生,一些小贩虽然花时间尝试改变,终究觉得“旧爱还是最美”;另一些则有多方面顾虑,坚信不能活在无现金的日子里。
商联总会小贩部主席刘福记坦言,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年轻人转向电子付款之际,年长摊贩若只收现款,可能会流失更多顾客。
为配合“摊主乐学数码计划”,当局曾推出多项援助和津贴,如让使用SGQR付款的公众有机会赢取奖金,而完成该笔电子交易的摊贩也有奖励。此外,一些小贩中心也请专人来协助摊贩们进行过渡。
不过,当局应该清楚明白,就算是多管齐下帮忙小贩适应数码转型,还是会有人难以接受。
当局想竭力不让任何小贩“脱队”,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相信还需一段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