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感染冠病的死亡风险并不会比第一次高,至少新加坡的情况是如此。
卫生部长王乙康今天(29日)针对相关质疑,作出以上回应。
早前曾有一些媒体报道,医学期刊《自然医学》刊载的一篇美国研究指出,二度感染冠病的死亡和重症风险比首次感染更高,因此有议员今天据此在国会作出提问。
王乙康回应说,相关媒体的报道既不准确也不明确,并针对两个部分作出说明。
首先是该研究的局限。
他说,该研究并未比较首次和二次感染冠病的严重性。相反的,只是将染疫一次的病患拿来与二次或多次感染的病患做比较,进而宣称多次染疫的人有更高的染重病几率。
简单来说,就是该研究无法证明一个受试者二次感染冠病的症状,比他第一次感染冠病还要来得严重。
其次,他又搬出本地数据说明,本地二度染疫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均低于首度染疫。
卫生部数据显示,新加坡二度染疫的死亡率为每10万例4起,低于首次染疫的每10万例35起。
本地二度染疫的重症率同样比首次染疫低:二度染疫的重症率为每10万例232起,低于首次染疫的每10万例282起。
专家:该研究未必能推估普通人群
根据10月的最新数据,在XBB变异毒株的新一波疫情冲击下,新加坡冠病再感染风险率曾一度高达18%。
相关研究二度染疫比首度染疫严重的说法,某种程度上难免让人有点心惊胆颤。
然而,除了今天王乙康的最新说明,引用数据强调新加坡并未出现二度感染比首度感染严重的情况,该美国研究早前在刊出后,也曾引发部分专家的质疑。
由于该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退伍军人,国内外医学专家对于研究成果是否能用以推估到一般人口,存在疑问。
据美国医疗保健网站WebMD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阿达利亚(Amesh Adalja)提到,退伍军人年龄较大、健康状况更多,尽管研究对有严重疾病风险的人具一定参考价值,但退伍军人毕竟和普通人不一样,这是该研究的最大限制。
该研究在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6日期间收集了超过580万美国退伍军人的数据,其中44万3588人感染一次,4万零947人感染两次或多次,530万人未感染,且主要研究对象为男性。
《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临床主任华素医生(Shawn Vasoo)也认为该研究的对象不具代表性。
他也引用本地最新数据指出,本地并未发现再次感染者的临床结果有所恶化。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专家黄英勇教授则点出,退伍军人患有慢性病的几率本就高于一般人群。
他说,该研究一方面缺乏二度感染者的慢性病史信息,另一方面也没有观察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病患,确认究竟是冠病,还是其他病症导致他们的慢性病恶化。
因此,黄英勇直言他对该研究居然能通过同侪审查并刊登在《自然医学》期刊“感到讶异”。
国大医院高级传染病顾问淡马亚教授(Paul Tambyah)则指出,该研究的绝对数字偏小,整个数据库里有多达580万名退伍军人,但再感染者仅有不到4万1000人,因此很难据此对数字作出解释,也不可能针对退伍军人以外的人口作出有意义的结论。
国大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戴尔·弗斯尔教授(Dale Fisher)则认为,该研究把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搞混了。
他指出,社经地位处于弱势的人更容易因为医疗不平等而面临风险因素,也更难避免重复感染冠病。这些人由于本身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六个月内死亡的可能性更高,但这并不一定是冠病造成的。
此外,根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执行主任梁玉心教授今年6月受访时也分析,现有研究显示多数人再度感染冠病后,症状会变轻。
无论如何,不管“中标”一次,还是多次“中标”,接种疫苗仍是避免重症的有效方式。
王乙康今天在国会强调,数据显示无论是首度染疫或二度染疫,只要个人已达到最低限度的疫苗接种,即三剂mRNA疫苗或四剂科兴灭活疫苗,都可降低感染重症的风险。
他也强调,临床研究和开始接种二价疫苗后的数据都显示,二价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率,目前我国每天接种超过2万剂二价疫苗,当局将持续鼓励国人接种二价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