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蚂蚁昨天在一篇探讨公共交通的文章中提及,下月起,本地地铁和巴士车资将小幅调高。
本地的公共交通车资虽然处于可负担水平,依然有一小部分贪小便宜的乘客,在乘搭公共交通时曾经逃付车资。
根据公共交通理事会定义,“逃付车资”的定义是:
不缴付车资、少付车资,以及滥用不能转让的优惠卡(concession card)。
理事会最新的数据揭露:
- 今年首10个月,本地共有1491起逃付公共交通车资的个案,与过去两年同比增加超过三成。
- 然而,今年的个案只占2019年同期的38%;当年首10个月就有3903起个逃付车资案、全年有4564起。
理事会也指出,大部分个案都发生在巴士上。
为了遏制这种行为,公共交通稽查员(public transport officials)会定期检票,巴士车长也会确保乘客支付正确车资。
理事会也吁请乘客在目睹他人逃付车资时,主动向当局举报并提供详情。
逃付车资未必逃得过巴士车长“法眼”
上个月,一名巴士车长就录制了一段视频上载至TikTok,揭发本地一些乘客欺诈车资的行为。
这段视频事后已被撤下,但这名车长当时接受本地媒体访问时曾说,巴士车长在乘客上车时,都能透过车资电子设备(fare console),清楚知道每个人使用哪一种车资卡。
巴士驾驶座旁的一台机器,会显示各种符号。当乘客触卡时,他所支付的车资将会使相应的符号出现在机器荧幕上。
此外,名为巴士车资卡验证器(bus card validator)的设备,也会在乘客使用优惠卡触碰时,发出两次“哔”的声音。
也就是说,巴士车长可凭触卡声,辨认乘客使用的车资卡类型,因此要揪出不符合年龄资格却还冒用优惠卡的乘客(如成人使用小孩的优惠卡),并非难事。
这类逃付车资的行为其实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在尖峰时段,企图瞒天过海的乘客就会选择在人潮拥挤时段,通过混在人群中逃避触卡的方式挤上巴士。
在新加坡,逃付车资是违例的。
根据公共交通理事会网站资料,若乘客未付车资、上车或下车时未触卡、不符资格却冒用优惠卡、使用无效的车资卡(支付不足或滥用不可被转让的车资卡),一律都会被罚款50新元。
所以啦,曾经萌生歪念的乘客,应三思而行,实在没必要为了少付几角钱,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德士和私召车逃付车资个案逐年下滑
除了公共交通,一小部分搭乘德士或私召车的乘客,也会走漏洞搭霸王车。
今年9月,一名私召车司机就投函《海峡时报》,他在今年首九个月,就遇到了四起乘客逃付车资的个案。
10月初,交通部长易华仁在一篇国会书面答复中指出,陆路交通管理局去年调查了96起德士及私召车乘客逃付车资的个案。
过去三年,个案数量有下滑的趋势——2020年有104起、2019年则有164起。
易华仁说:
“作为对照,本地每日约有60万德士及私召车趟次。这意味着,在所有的趟次中,0.00005%或相等于每200万趟次中有一起逃付车资的案件。”
易华仁也透露,从2017年至2021年的逃付车资个案中,约六成的车资获追讨回。
虽然德士和私召车的霸王车乘客人数,比起公交少许多,但被逮到的话,后果更为严重:
逃付车资的初犯者,可被罚款多达1000元;重犯者可面对六个月的监刑,或被罚款多达2000元。
霸王车事件,其他国家也有……
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有乘客逃付车资的问题。
2020年的数据显示,纽约市的交通管理局预计,逃付车资的人占了巴士乘客量的约18.6%,以及地铁乘客量的约5.7%。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智利政府公布的数据反映出,当地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高逃付车资率为34.6%。
另一方面,匈牙利还曾在2021年展开一项调查,询问公众“有没有曾经在没购买车票的情况下乘搭公交”。
数据分析机构Statista网站上的调查结果显示,约28%的乘客坦承,他们经常或在少数的情况下逃付车资,另有53%的乘客声称,他们从未搭霸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