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 为特需者安排就业机会的本地社企增多了

更新:
2022年10月06日 15:03
特需就业

满满的暖意

两个月前,一名本地妇女在面簿上透露了自己与三岁儿子日前光顾一家西餐厅时,与店内服务员的接触而引起的小插曲。

母子俩入座时,妇女向一名女服务生示意,请她帮忙把桌子擦干。对方蹲下来看了看桌面,回头时却拿了一块湿布抹桌,令妇女感觉餐桌更湿了。

尔后,另一名男服务生把食物端来时,妇女告诉他,自己想兑换餐厅的优惠券,岂料他把盘子放下后,头也不回地往厨房走去。

妇女当下对服务员的态度有些不满,便向经理反映。这才从经理口中得知,原来餐厅内九成员工都来自特别需求者协会的学校,是患有自闭症的青少年。

妇女表示自己知晓后立即向经理道歉,并说对于餐厅愿意提供这些特需年轻人一个机会,其具包容性的精神值得赞许。

她也写道,作为顾客应对这些服务生有耐心、给予支持,别因曾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就不愿再捧场,毕竟他们不是有心的。

“别像我一样这么操之过急,没搞清楚情况就下定论。”

特需就业
特别需求者协会东陵学校(APSN Tanglin School)外观。(海峡时报)

这则贴文出街后引起不小的回响。餐厅也在回复媒体询问时透露,他们自2008年起,就致力于遵循具包容性的就业做法,同特别需求者协会和慈光学校合作,让特需者能有工作机会、累积工作经验。

咖啡厅邀顾客学手语与服务员沟通

相信一些蚁粉也和这名妇女有过相同经验,在外消费时,遇到特需人士为你服务。

除了上述餐厅,本地也有许多社会企业,也提供特需人士一个能够自力更生及掌握技能的机会。

新加坡社会企业中心的数据显示,对残疾人士伸出援手的本地社企,从2021年的24%略升至今年的25.5%。

目前,有93家社企聘请、训练,及制作产品及提供服务给特需者,与2021年的90家企业同比,稍有增加。

特需就业
前言咖啡旗下七家店共有32名职员,其中26名是特需人士。(取自面簿)

其中一家是在本地有七家分店的咖啡厅——前言咖啡(Foreword Coffee Roasters)。

联合创办人兼董事林伟杰告诉《海峡时报》,七家店共有32名职员,其中26名是特需人士,包括听障者、自闭症患者、患有智力障碍或先天性大脑性麻痹症者。

林伟杰说:

“他们其中几位加入时缺乏自信。因此,我们会让他们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学起,以便让他们能为取得的小胜利感到自豪,从而建立信心。”

所谓的“初步任务”包含洗碗和炮制浓咖啡等。林伟杰透露,一般上这些员工一旦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就会在咖啡厅里继续工作多三年。

红蚂蚁浏览前言咖啡的面簿时,发现了下列这张非常贴心的告示。

原来,告示上印制了一个二维码,邀请顾客在等候餐点时,能扫码学习简单的手语,这样一来同听障或听力较弱的服务生交流时,就能派上用场。

业者除了让服务员有学习机会,也建议消费者进一步了解这些特需者的内心世界,以有趣的方式鼓励公众更包容,红蚂蚁要给它一个大大的赞!

餐馆12年内培训聘请约3000特需者

特需就业
厨尊食阁提供特需员工六至八周的训练。(互联网)

另一家餐饮业者厨尊食阁(Dignity Kitchen)聘请的员工,也主要是特需人士或弱势群体。

除了雇用残疾人士、也有一些员工患有智力障碍,还有重新融入社会的前罪犯,以及单亲妈妈等,业者触及及关心的群体相当广泛。

不仅如此,厨尊食阁也会为这些特需员工提供六至八周的训练,训练时长根据员工需要多久时间掌握技能而定。

厨尊食阁执行董事兼创办人许承俊受访时曾透露,自2010年以来,他们已培训约3000名特需者,并提供他们工作机会。

学习中心业者:让小朋友建立同理心

不仅餐饮业,本地其他领域也为特需人士提供学习空间。

为年龄不超过12岁的孩子开办增益课程的学习中心School of Concepts,旗下的20名员工中,就有七名特需者。

特需就业
学习中心School of Concepts聘请七名特需员工。(海峡时报)

创办人林明仪说,她的特需员工患有听障、视障、自闭症及智力残疾。

她透露,除了提供软技能培训,她也为特需员工配搭一名导师员工及搭档。

尽管开设社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林明仪还是会继续办下去,因为除了能让特需者自力更生,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义。

“当看到我们的一些(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同事,也能说话及沟通,甚至找到工作,家长也会看到希望。与此同时,在帮助我们的员工时,学生们也能学习如何以同理心对待他人。”

特需就业
学习中心School of Concepts在面簿贴文,告知其中一些同事患有体能或智力障碍,但他们都以自身技能对中心做出贡献。(取自面簿)

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年龄介于15岁至64岁、患有残疾的新加坡人,平均雇用率为30.1%,2018年至2019年之间则为28.2%。

政府也计划到了2030年,把残障人士的雇用率提高至40%。换句话说,下来几年内我国将协助约1万多名特需者找到工作。

如同这些社企聘请特需者的理念,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性,而不单只是仰赖这些雇主提供机会,人们也可给自己一个机会,了解如何更好地与特需人士交流。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