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竟在课堂上回呛恐吓教师 本地教师:学生越来越难管教

更新:
2022年08月31日 22:53
学生骂老师

家长会先偏袒孩子?

日前,一个在网上疯传的视频引起热议,不到一分钟的片段让不少看过的人瞠目结舌。

影片中,有一名十几岁男学生在课室里与男教师争吵。当教师对他大喊“不要骂我”时,这名学生凑向前并拉下口罩回呛“你能拿我怎么样?”

教师后来警告说“别骂我脏话”,学生却用手指着教师嚷道“真没意思,别来烦我!”

教师气得大声告诉男生别碰他,岂料男生也大声说:“管好你的嘴巴。我现在就要了你这条命!”

校方圣安德烈中学上周三(24日)明确指出,校方严肃看待不尊重教职人员的行为,涉事学生已经受到纪律处分,学校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辅导和指导学生。

这对师生为何会在课室里“对峙”,具体原因目前仍不得而知,但这名学生对待教师的语气和用词,显然带有明显的恐吓意味。

一名家长上周就针对这起事件投函《海峡时报》。

海峡时报读者来函
(海峡时报)

他在这篇题为《教职人员如今必须在什么样的学生纪律环境中工作?》的信函中写道,姑且不论视频中的学生心中有何不满,他的行为确实令人震惊。

“(学生)反复的嘲讽乍看不像是一时冲动所致,反而像是有意侮辱教职员的行为。”

该名家长也点出,更令人心寒的是,影片中的学生在事发时似乎都在大笑,甚至为这名肇事的同学欢呼。即使校方表明这名男学生将面对纪律处分,但对于其他欢呼的学生,校方又会采取什么行动?

他最后提出一道疑问:

难道影片中所反映的,是目前教职员须有心理准备得面对的教学环境?这是否又是现今中学生普遍的纪律水平?

教师:管教学生的权力越来越小

学生骂老师
受访教师认为,能管教及纠正学生的权力越来越小,因为越来越多家长倾向防御的态度,一旦有事情发生都会自动偏袒孩子。(海峡时报)

红蚂蚁确实很好奇,如果其他学校的班上也有这样的叛逆学生,教师又该如何应对?

本地教师告诉《今日报》,虽然恐吓、霸凌或骚扰等较极端的行为在本地仍属罕见,但他们各自都曾遇到一两个较棘手的情况,需要其他教师或学校管理层介入帮忙才得以解决。

一名只愿被称为“莎莉”的中学女教师透露,她的同事曾被学生当众大吼。

“那名学生原本在一间无人的教室的教师桌上睡着,之后被教师叫醒,令他感到不满。于是他醒来后要找这名教师,刚好教师正在教课,他就直接闯入课室,对那名教师大吼。”

莎莉说,由于她认识那名学生,于是事后她被要求介入给予支援,最终总算让学生平复情绪。

另一名在理工学院教书、执教鞭超过20年的教师苏珊则发现,许多学生虽然犯下违规或反抗的行为,但因事态不算严重,通常都会“逃过一劫”。

她认为,这是因为教师们知道管教学生作用不大,还不如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还说,教师能管教及纠正学生的权力其实越来越小,因为越来越多家长倾向采取防御态度。一旦教师给予反馈,家长自然就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辩护。

苏珊说:

“家长会对教师采取对立(confrontational)的态度,有些甚至会审视教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很清楚知道,他们背后有父母撑腰。” 

久而久之,又岂会尊师重道?

教育部:校园公然挑衅无礼事件鲜少发生

学生骂老师
教育部指出,公然蔑视或粗鲁无礼的校园事件,多年来都维持在低水平。(联合早报)

幸好,像视频中那样与教师“对峙”的极端行为,在本地校园并不常见。

被询及教师在课堂上会否经常面对威胁、恐吓以及其他造成混乱的情况时,教育部回复说:

过去几年,在学校里公然蔑视或粗鲁无礼的事件持续偏低。

尽管如此,教育部指出,学生对教师无礼的行为不能被宽恕,也会被视为学生行为不检,会按照学校的纪律守则采取严厉行动。

昨天(30日),教育部长陈振声宣布,教育部与卫生部合作推出一个全新数码平台,提供学校的教职员及非教职员有助于保障精神健康的贴士及方法。

该平台主要是为解决教师工作上的压力,如因工作繁忙而出现过度透支(burnout)的情况,或如何更好地应对工作量等。不知平台上是否也能为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管教学生的资源?

学生骂老师
(海峡时报)

再过两天就是教师节了。

如今在课堂上,教师要得到所有学生的崇敬,早已不像早期那么容易,更谈不上“教不严、师之惰”。

红蚂蚁认为,纵然不是所有家长都像上述教师所形容的那般,会先偏袒自己的孩子,但要改善孩子的行为,避免他们出现粗暴或无礼的举止,确实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职责。父母与教师如何多管齐下联手教育学生,值得深究,应该不会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

教师当然也可适当地调整方法,必要时也应寻求援助,以免催生“我只是来教书”的观念,或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选择视而不见的情况。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