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下周一起(8月29日),只须在搭乘公共交通以及在医疗设施时,才强制戴口罩。
“强制”(mandatory)的意思,就是在以上场所没戴口罩,会抵触法律。初犯者可罚款300元,重犯者将面对更高的罚款或更严厉的刑罚。
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今早在记者会上做出这项宣布时解释,上述这些场所提供必要服务,而且在室内且拥挤,还是年长者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经常到访的场所。基于这些考量,为保障体弱人士的健康和安全,在这些地方仍须戴上口罩。
问题来了,蚁粉都清楚具体哪些才属于公共交通场所内需要戴口罩的区域,哪些属于医疗设施的强制戴口罩区域吗?
有趣的是,今早在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记者会上,当部长们与记者澄清哪些是公共交通时,红蚂蚁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一般认知,被颠覆了。
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都不属于公共交通
部长说,公共交通仅限公共巴士、地铁和轻轨,不包括德士、私召车、渡轮和飞机。
而公交部分须强制戴口罩的区域也包括,室内的公交设施如巴士转换站内的候车处和地铁月台。
转换站和地铁站的零售区则不在“强制区域”内。
以图下位于大巴窑中心的“有冷气”巴士转换站为例,如果蚁粉到左边的零售区,无须戴口罩,但到了右边的候车处就必须戴口罩。
如果是没有冷气、空气流通的巴士转换站,即使在候车处也无须戴口罩。
至于私人交通工具如校车、私人巴士、厂车、德士和私召车,乘客可选择是否要戴口罩。
德士业者宝威德士公司(Premier Taxis)以及私召车业者Gojek均表示,他们会继续鼓励旗下司机和乘客继续戴口罩,特别是在他们感到不适时。
在渡轮和飞机上是否仍须戴口罩,则取决于目的地的口罩规定。
如果旅客往返的目的地强制规定须在飞机或渡轮上戴口罩,旅客就须遵守规定。若目的地没有强制要求,旅客可选择不戴。
不过卫生部提醒,一些交通业者可能还是会强制要求旅客戴口罩,旅客出行前应检查清楚。
根据新航提供的名单,一些仍须戴口罩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德国和中国等。没有强制规定的则有美国、英国、意大利和泰国等。
另外,在本地机场内也可以选择不戴口罩。
在医院和综合诊疗所内的零售与餐饮设施也须戴口罩
须戴口罩的医疗场所涵盖范围就比较广泛,包括:
医院、综合诊疗所、私人诊疗所、牙科诊所、专科诊所、中医诊所、疗养院、洗肾中心、日间护理中心(day hospices)、检测化验中心、冠病护理设施、检测和疫苗接种中心、救护车和接送病人的车辆等。
此外,还包括医院和综合诊疗所内的零售与餐饮区域和公共区域。
反正一踏进医院就须戴口罩就是了!
但如果是到访在医院外的医疗相关设施,例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心理咨询服务,营养师服务等,则无须戴口罩。
非住宿社区服务,例如乐龄活动中心、居家护理服务,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等,也无须戴口罩。
在商场内的药房,也无须戴口罩。
处理食物的人必须照旧戴口罩
新加坡食品局今天发文告说,自2020年4月开始,食品局便规定处理食物的人必须戴口罩或其他的阻隔配备。
这项规定接下来会继续实行,食品处理员须戴口罩或防飞沫透明口罩(spit guard)遮掩口鼻,避免飞沫污染食物。
这包括所有售卖和准备食物和饮料的人,涵盖零售餐饮场所如小贩中心、咖啡店、餐馆、超市和食品展销会,以及非零售餐饮场所如食品加工厂和屠宰场。
当局表示,不允许使用面罩是因为面罩下方有个大间隙,无法防止嘴巴和鼻子的飞沫,可能会导致食物污染,因此未被视为有效的屏障。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也在今早记者会上解释说,所谓的处理食物工作人员,食品局有明确的规范,餐饮场所内的服务生和送餐员并不在这个范围。
人潮拥挤的场合,要戴口罩吗?
有记者列出一些人潮拥挤的场合,问部长们是否须戴口罩。
- 演唱会的出席人数一般都上千,如果演唱会主办方要求出席者须在室内全程戴口罩, 花钱买票的公众可以拒绝不戴吗?
- 宗教场所也属于“室内+拥挤+年长者常出席”的场所,是不是也必须戴口罩?
黄循财强调,只有公共交通和医疗设施内,才须强制戴口罩。
更何况,演唱会不属于必要服务,也不太可能有很多年长者和体弱群体出席。主办方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为了安全理由要求公众戴口罩,但这并不受法律约束。主办方和场馆业者也有权制定一些方案,来应对出席者拒绝戴口罩的情况。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工作场所。
不过黄循财相信,新加坡人向来讲理、配合度也高,不太可能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反对戴口罩。
卫生部也指出,戴口罩仍是将疾病传染风险降至最低的有效方式,虽然新加坡目前已进入多数场合无须戴口罩的阶段,但当局鼓励公众继续保持责任感和谨慎,比如在人多的地方或探访体弱者时戴口罩。
专家也建议老年人和免疫力低的群体,在拥挤的室内环境中继续戴口罩,降低感染任何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如果还是傻傻分不清楚哪里须戴口罩,红蚂蚁建议你就一直戴着准没错,还能保健康、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