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官员匿名爆料:上头的人已不再听取专家意见了

更新:
2022年05月23日 19:45
中国严格封城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去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在记者会上对外国记者这么说:

“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你们就偷着乐吧!”

事过境迁,在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下,两大主要城市上海和北京3月以来,因封城而乱象横生。

“偷着乐吧”,反倒成了在封城下受苦受难的中国民众借来讽刺中国当局的关键词。

在迈向与冠病共存已成全球趋势下,中国究竟还要死守清零招牌多久,引起不少质疑与争议。就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日前也罕见直言,中国的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尽管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依然在5月5日定调,动态清零是不变方针,并强调要与一切质疑“斗争”。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这种氛围,显然已让不少持不同意见者噤声。

在全球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5月14日刊出的一篇专文中,有两名中国省级卫生单位的官员以匿名方式,向《柳叶刀》表达了对高层坚持动态清零的质疑。

其中一名官员说,冠病在中国已经成为“高度政治化的病毒”,任何倡议更改现行清零政策的声音都会被惩罚。

“上头的人真的不再听取专家意见了,说实话,这对医学专家而言简直是羞辱。”

另一名官员亦有同感。他说,清零政策本身所带来的破坏,早已超过它所带来的好处。

“大家都知道,这根本不符合成本效益。”

上海一处社区的封城景象
被脚踏车等杂物与外界隔绝的上海一处社区。(路透社)

非冠病死亡数据被忽略

一直以来,中国当局都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由,来为其动态清零政策辩护。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目前的冠病死亡人数约莫在5000人左右,但这组数字一直广受质疑。

其中一个主因,是中国计算冠病死亡病例的方式。

另一方面,严格封城措施的各种“副作用”,例如食物供应问题、经济停摆、医疗需求受阻等状况,都远比冠病本身还要来得更具破坏力。

无法就医、拿不到药的人们并不会被列入冠病相关的数据。

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指出,中国当局试图清除所有冠病病例,以至他们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冠病之上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低估其他疾病,倾向于不理会或忽视非冠病的死亡。”

上述情况,无疑使中国的清零政策受到更多人的质疑。

封城期间不少上海民众难以获取食物
封城期间,不少上海民众因难以获取食物而叫苦连天。(法新社)

中国如何走出清零?

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高本恩(Ben Cowling)指出,新加坡的经验显示,只要年长者群体的疫苗覆盖率够高,要安全地走出清零政策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过去长时间清零,加上有关疫苗的虚假信息流传下,不少中国民众,尤其是年长者,对是否接种疫苗犹豫不决。

《柳叶刀》访问的专家因此认为,中国要走出清零政策,就必须提高年长者的疫苗接种率。

同时,中国当局应明确告知民众奥密克戎病毒的严重程度较低,且接种疫苗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专家也建议,中国政府有必要效法其他国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冠病治疗准则,根据确诊者的轻重症程度,让多数人在家休养,把医院床位和加护病房留给真正需要的人们。

如此一来,就能避免中国当局口中所说的,不清零医疗体系就会崩溃的状况发生。

无论如何,受访专家认为,即使采取上述措施,主导防疫的关键恐怕还是中国的政治局势。

习近平即将在今年秋天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寻求史无前例的第三个任期,因此维稳才会是第一要务。

陈希估计,中国得等到明年初才有可能松绑现有措施,并且还并非十拿九稳。

专家建议中国有必要效仿国际的冠病应对方法
专家建议中国有必要效仿国际,更新确诊者的医疗准则。(路透社)

近日已有媒体报道,由于中国长时间实施动态清零,主要城市一直处于封锁开放的循环,不少当地的外籍专才已萌生去意。如今,甚至连中国的本土专才也意欲求去

据《南华早报》报道,上海封城后,有意迁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国专业人士急剧增加,其中又以科技业人士居多。

疫情期间,为贯彻动态清零,遭封锁的民众吃饭成了问题,有病不能看医生,鱼和水果被拿来做核酸检测……各种匪夷所思的防疫手法已让外界及不少专家咋舌。

究竟为了科学抑或是面子而不愿改弦易辙,中国打算清零多久,恐怕只有时间和“上头的人”能给予答案。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