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市冠病确诊者的最新数据,3月30日新增本土有症状确诊病例355例(6.2%)和无症状感染者5298例,其中16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
3月28日,上海的有症状确诊病例则为96例(2.1%),无症状感染者则是4381例,无症状感染者是有症状者的45倍,占确诊人数的98%。
人民日报梳理的疫情数据显示,上海一周内报告新增的本土感染者已达1万2589例。其中,新增有症状确诊者为20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12388例。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也是远超有症状病例数,占总确诊人数的98%。
有别于世界各地,中国呈报的无症状病例多过有症状的,不免让人怀疑数字的真实性。
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均显示,Omicron的致死率低于早前的其他毒株,其引发的住院率也较低,不过有症状感染者的比率都比中国呈报的数字高出许多。
譬如英国,检测虽然尚未系统化,但无症状Omicron感染者的比例只是介于25%至54%。
上海此次流行的是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的第二代BA.2。中国呈报的有症状冠病确诊者少,加上死亡率很低,今年至今只有两起死亡个案,给不少中国人带来希望,纷纷猜测当局是不是可以逐渐放弃“清零”政策了?
先来了解一下为何上海无症状感染者居多。
一、中国是通过大规模筛检发现感染者,外国则是有症状后才检测
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唯一一个进行大规模、无针对性检测的国家。这种检测必然会发现更多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市从3月28日起至4月5日分区域分阶段“封城”。各区域严格封控管理4天,居民至少24小时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仅在3月28日一天,上海就在其封锁地区的6万多个站点进行了800多万次检测。
当天所发现的4381例确诊病例中,3824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是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澳洲南澳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伊思特曼( Adrian Esterman)告诉《路透社》:
“高水平的检测自然将发现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无症状病例。”
相反地,大多数国家都是采取被动且具针对性的冠病检测。例如,当病患出现症状时才接受检测。这么一来,自然会发现更多有症状病例,无症状者反而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更何况,如今有更多国家鼓励国民使用抗原快速检测自检,很多人在发现自己呈阳时,无论有症状还是无症状,很可能都没向有关当局申报,全球的疫情数据很可能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全貌。
二、确诊者未出现症状已被“揪”出来
为中国政府提供新冠防控治疗建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29日接受中国《科技日报》采访时指出,
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高并不仅与病毒本身的特点有关。无症状者多,也与早期筛查、早发现有关系。大范围的筛查让不少患者在感染初期、未出现感染症状时就被发现、开始隔离。
“今天是无症状,明天也许就有症状了。”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上周五(25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也说,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个时点状态的概念。今天的无症状感染者到明天或后天也可能变成轻型或普通型病例。
他表示,仍需关注感染率。例如,上海在3月28日所发现的96起有症状确诊病例中,21例就是此前无症状的感染者。
三、无症状是因为Omicron毒性较低、中国当地疫苗接种率高?
上海新冠问题专家张文宏在微博上写道,虽然Omicron传播速度很快、更难防控,但它比起此前的变种,"毒力真的是明显降低了"。
张伯礼等专家也表示,奥密克戎本身的致病性较低,再加上中国相对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可能降低了有症状感染者的数量。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在3月2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也说,上海市有2200多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100多万人完成了加强针接种。本轮疫情感染者绝大多数都已接种,人群免疫力在增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会增多。
另外他也指出,上海市本轮疫情感染者的平均年龄40.6岁,中位数年龄40岁,60岁以下的比例占84.5%,感染者总体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健康状况良好,机体抵抗力较强。相应的无症状的比例也较高。
然而,韩国和新加坡的疫苗接种水平比中国还要高,但这两个国家在经历奥密克戎时,有症状的病例都更多。上述说法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四、国外有症状病例是“冠病与感冒”的结合体?
有学者认为,也有可能在世界其他地方病例中发现的许多有症状者,其实症状是由冠病与感冒病毒“合并感染”所引起。毕竟特别剧烈的普通感冒菌株经常以类似于冠病的方式出现。
研究人员说,自冠病疫情暴发以来,包括流感在内的其他传染病的染病率都明显下降。但这也许只是因为世界各地的防疫限制所致。随着防疫措施的放宽,“合并感染”的病例或许正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