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孩童近视度数加深 五六岁开始戴眼镜的人增多

更新:
2021年06月16日 21:35
居家学习

18岁国人有80%近视

蚁粉们有没有觉得疫情暴发后,视力似乎有变差,近视度数好像增加了?

如果你也觉得日子过得“模模糊糊”,那你应该就是疫情期间近视加深的其中一人。

原因不外就是:疫情期间,大家对着电子屏幕的时间大大增加了!

  1. 疫情暴发后很多人居家办公,上班时频密召开视讯会议;
  2. 下班后无法外出,通过电子产品叫外卖、追剧、玩电脑游戏或者网购的人都激增;
  3. 孩子居家学习,听课和交作业一律必须用电子产品上网完成,有些孩子一天面对屏幕的时间长达10小时;
  4. 学校假期无法外出,为了让孩子能安静待在家,许多父母都增加孩子上网的时间。

《海峡时报》今天一篇关于本地孩童疫情期间近视加深的报道,就列出几组有些让人心惊的数据:

  • 我国去年实施病毒阻断措施至今,佩戴眼镜的孩童增加了约30%至40%;
  • 五六岁就必须戴眼镜的孩童增加了;
  • 6个月内近视度数增加的孩童也增多;
  • 新加坡18岁国人当中,有80%患有近视。
20210616-myopia ST.jpg
(海峡时报)

受访的验光师说:

“实行居家学习后,花在电子设备的时间显著激增。接下来,大部分孩童很快就会收到个人学习设备,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看到更多近视案例。”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

中国教育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增加后,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也平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缺失。

今年一月刊登在《JAMA Ophthalmology》期刊的另一项由12万3535名中国学童参与的调查则显示,疫情期间推行线上学习后,相比起五年前,近视的6岁至8岁学童人数增加了1.4倍至3倍,平均度数增加了300度。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约有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目前居世界第一。

然而,若以近视人口的比例来统计,新加坡的情况比起中国,有过之无不及。

新加坡卫生部的资料显示:

我国学童当中,小学六年级有65%患有近视。5岁孩童当中,有7%开始戴眼镜。到了小一小二,学童近视人数分别为10%和20%。小三小四时,近视人数就上升至30%和40%。到了小六,近视人数已增至60%以上。

在年轻成人当中,则有83%人口患上近视。

卫生部预测​,新加坡的18岁国人到了2050年,预计近视人数将从目前的80%上升至90%,当中会有约15%至25%可能患上高度近视(每只眼睛近视度数在500度以上)。

难怪新加坡近年来被称为“世界近视之都”(Myopia Capital of the World)

20210616-myopia internet.jpg
(互联网)

大家看到这里或许会觉得,近视又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疾病,戴眼镜不就解决了。

然而种种研究显示,学童如果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必须戴眼镜,他们的近视情况很快会恶化,因为近视度数一般到了18岁以后才会稳定下来。这也意味着,我国患上高度近视的人口将会逐年增加。

这些高度近视的国人将有较高风险出现白内障、青光眼甚至是视网膜脱落的情况。

要在疫情期间帮助学童保护好眼睛,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 2岁以下的孩子:完全不让他们看屏幕
  • 2岁至5岁儿童:每天看屏幕不超过一小时
  • 6岁及以上儿童:由家长限制看屏幕的时间,一定要严格遵守
  • 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屏幕应放置在离眼睛一只手臂的距离
  • 遵循20-20规律:观看屏幕20分钟,就让孩子看一个距离在20尺(约6米)外的物品至少20秒
由于孩童对近视的症状毫无概念,因此父母应该多留意孩子的日常习惯。
 
​例如:是否在看书时,将书本越拿越靠近眼睛;或者在看东西时,必须走近才能看得到,或者经常歪着脑袋或眯着眼看东西。这些都是孩子可能患上近视的症状,应尽早带他们去进行视力检测。
20210616-vision test.jpg
视力检测示意图。(互联网)

一旦发现孩子的近视度数每年都会增加50度至100度,基本上可以确定孩子患有渐进性近视,家长可以考虑咨询眼科医生,让孩子佩戴矫正式镜片来减缓近视恶化的速度。

此外,专家也建议,帮孩子做眼镜时,尽量不要让孩子戴蓝光镜片。因为孩子的眼睛仍在成长中,需要阳光的蓝光来帮助调节心情和生理时钟。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缺乏来自太阳的蓝光反倒会加速近视的恶化。

与其让孩子佩戴蓝光镜片,在电子屏幕贴上屏蔽蓝光的保护膜是一个更理想的做法。但最佳做法则是让孩子放下电子产品,多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

写到这里,红蚂蚁终于明白,为何去年4月的病毒阻断期间,本地眼镜店会被列为必要服务了。

Opticians.png
Gov.sg官网截图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