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特委会279页报告出炉,散播假消息的网民要小心了

更新:
2018年09月20日 20:32
研究网络假信息问题的国会特选委员会今天召开记者会。

政府看来要挥法律大刀了。

散播假消息的网民和新闻网站要小心了。政府立法打击假信息,估计八九不离十。

国会特选委员会公今天发布一个长达279页的报告,用超长篇幅来佐证政府为何要立法打击假信息。矛头对准科技与社交媒体公司如面簿、谷歌和推特等。按专家学者的说法,这些平台可被用作快速传播假信息的廉价途径。

social media.jpg
各式社交媒体平台。(法新社)

矛头对准网络平台

红蚂蚁读报告读到眼睛快掉出来,心也差不多冷了一截。特委会报告不是在针对像红蚂蚁这样的新媒体平台吧?

报告引用了一大堆例子说明网络平台不靠谱。例如:网上一个假视频或语音,100美金不到就能做出来;掏出18美元,你就能得到100万个Instagram“点赞”,0.19美元就能买到1000个微信“点赞”。

select committee.jpg
国会特选委员会今年3月举行八天的公开听证、79个组织和个人供证超过50小时。(gov.sg)

假的真不了,但假的伤害可以很大。国会特选委员会针对“新加坡国情”提出三大打假理由。

一、外国势力散播假信息

外国势力刻意在我国散播假信息,包括黑客窃取网络资料、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

那些无法通过传统军事力量攻击新加坡的国家,将转向以新型信息战分化新加坡,削弱新加坡自我保卫的能力。70%国人是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比全球平均数(34%)高出一倍。

二、多元种族小国且高度网络化

“慢滴漏”式(slow drip,别以为是喝咖啡)的假信息很容易在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国家潜伏。这类信息看似攻击力不大,但长期一点一滴渗透将制造社会矛盾。

网络假信息也可能在加剧撕裂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意识形态群体。

三、区域冲突蔓延至网络骂战,引发内部矛盾

区域国家的冲突和所采取的种族和宗教政策,也可能引发我国内部矛盾。

例如,本地媒体报道了缅甸若开邦回教徒面对的危险处境时。有一些看似发自缅甸的社交媒体账号反驳相关报道,同时附加“伊斯兰恐惧症”的发言,看似本地回教徒账号用户对相关言论不满并进行反击。

假信息像蟑螂打不死,政府必须干预

在自由的“思想市场”里,只要允许人们享有言论自由,假信息最终会被真理打败,但特委会对这种说法不买账。

特委会认为,人们必须要有理性辩论和理解不同想法的能力,思想市场才能正常运行。但假信息会让人们丧失这些能力,因为它激起愤怒、恐惧和其他负面情绪,加剧认知上的偏见。

而且,社交媒体用“演算法”(Algorithms)将信息推送出去,它制造很多“回音箱”,无法让人们获得广泛的信息和观点。

ministeralpay_falseinfo.jpg
政府网站factually近日澄清李显龙总理去年的年薪是220万,而不是社交媒体上谣传的450万。(Gov.sg)

“回音箱”效应犹如床笫之欢

演算法推送的是“最受欢迎”的内容,而不是“最符合事实”的内容,被疯传的内容不一定与事实相符。

人们倾向于相信和自己喜好及世界观相近的观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婉婷形容,获取与自己偏好和世界观相近的信息,和谈恋爱、性交或吃巧克力所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阅读假信息像床笫之欢难以克制,假信息又像蟑螂那样生命力顽强。所以,特委会的一大结论是:基于国家利益和安全考量,政府必须干预

政府怎么干预?

特委会洋洋洒洒给出22项建议,红蚂蚁带上老花眼镜才看得完。

建议精神浓缩成八个字:多管齐下,全民参与

两手抓:立法、教育

立法:

特委会强调,法律不是万灵丹,也不是要求将所有网络假信息列为刑事罪,但要有效阻断网络假信息的传播必须依靠法律。

报告建议,政府应考虑立法,以迅速阻断网络假信息的散播和影响,在必要时阻断假信息传播者的数码广告收益。那些蓄意传播网络假信息者也应面对刑事制裁。

此外,政府也应考虑立法或以其他方式对科技公司实行监管,确保科技公司的运作保持透明,清楚交代假信息在网路平台散播的程度和性质。面簿、推特和谷歌公司在听证会上已表明,除非有法律作为依据,它们不会因为政府要求而撤下假信息。

social media rep.jpg
今年3月22日,几家科技公司及社交媒体巨头的代表出席听证会。(gov.sg)

其他国家包括乌克兰、捷克、法国已经在探讨现有法律是否足以用来应对假信息传播的现象。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院长吴亦涵也进行了类似探讨,并向特委会提交相关报告。

教育:

特委会建议,应通过公共教育确保公民有能力鉴别假信息。国家图书馆、媒体通识理事会和教育部都可扮演一定的角色。

新闻机构、科技公司和高等学府应加强记者培训,尤其是如何应付数码新闻环境。记者应主动提升事实核查技术,并熟悉网络假信息传播者的运作。主流媒体和非主流新闻平台应秉持同样的新闻专业标准。(弱弱问一句:红蚂蚁没有不专业吧?)

特委会也支持成立由本地各媒体机构和其他领域伙伴(如科技公司)组成的事实核查联盟。

总结一句就是:政府立法、媒体自律、公众教育。

红蚂蚁在想,我们过去已经有礼貌运动、讲华语运动、生产力运动,顺应不同年代而产出不同的运动。在人手一机可上网的年代,我们终于要迎来一场持之以恒的“打假信息运动”了。以后新加坡人讲古,可能会这么说:“打假新闻、人人有责”,“当心假信息闻就在你身边”。

对付假信息传播,会不会连言论自由也打掉?

大家最关注的是,立法对付假信息传播会不会打压言论自由?那条线要怎么去画?

fake news committee 2 zb.jpg
研究网络假信息问题的国会特选委员会今天召开记者会。(联合早报)

特委会认为,打击网络假信息不一定就会妨害言论自由,两者并不相悖,关键是要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去打假。特委会也指出,假信息是可以被定义的,它牵涉的是可被证实的事实,而不是观点,哲学性概念或道德判断。

数字会说话。特委会搬出路透社数码中心的报告说,包括新加坡在内的23个国家当中,61%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在阻断假新闻传播以及区分网上真假信息方面做得更多。在新加坡,63%受访者支持这个观点。(注意,是超过一半。)

不能让假信息左右选举

“election”(选举)这个英文词汇,在报告书中出现的频率不低,大概有160次。

政府画公仔不会画出肠,但大家看在眼里都明白,打击假信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确保选举成绩是“原汁原味”,不是经过人工添加剂“造”出来的。按委员会的说法,假信息会动摇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特委会引以为戒的例子包括:2016年美国选举被干预、德国、法国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选举都有类似情况。更靠近我们一点的是印尼的选举,可以找来“抢手”制造假信息。

会赶在下届大选来临前立法吗?

2015 election ST.jpg
2015年全国大选,位于大巴窑的其中一个投票站。(海峡时报)

都花了那么多时间、找了那么多专家学者来供证,国会特选委员的报告书当然不会白做。

根据通讯及新闻部及律政部今天傍晚发出的联合新闻稿,政府已原则上接受特委会的建议,并将在未来几个月研究这份报告。

报告中最厉害的杀手锏是:立法对付散播假信息的行为。特委会只给了立法的建议,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拟定及国会表决通过。从特委会将立法重点放在阻断假信息的传播上,估计相关法令将授权政府下令网络平台撤下“假信息”。

现在悬在众网民头上的一道题想必就是:政府会赶在下届大选来临之前立法吗?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