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闻台制作的一段视频,探讨本地阶级分化问题,引起了网民关注。通讯及新闻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在视频中与一群初中生交谈,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学生来自不同源流,名校出身的学生侃侃而谈,分享自己未来当律师、医生的梦想;普通班的学生则自承英语说不好,在学校也被成绩好的同学瞧不起,言谈中难掩自卑感,看了让人心酸。这两组学生都表示,没有也不会同圈子以外的同学混。
普杰立则表示,自己小时候跟同学攀比的是谁体力好、运动强,现在的学生比的是出国去哪里旅行、手机是什么牌子、成绩有多好等等。
这就是当前社会阶级分化的写照,这种分化不但在成人世界逐渐固化,也可能延伸到下一代,让新加坡变成没有领主的封建等级社会,上流人只在自己的圈子活动,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了解普通人如何过日子。
阶级分化成威胁社会和谐最大因素
有调查显示,阶级分化已经超越种族、语言和宗教,成为威胁我国社会和谐的最大因素。当前关于部长百万年薪的激烈讨论,部分反映了这种阶级对立,甚至带有些许“仇富”的负面情绪。
很多研究表明,贫富差距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因为富有阶层会尽一切努力,把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优势转移给下一代,让他们继续维护自己的地位和财富,而普通人家则越来越难以竞争和向上流动,最终形成固化的阶级社会。这其中的最大危险,就在于一些人如果对于通过勤奋努力向上流动的机会感到绝望,就会铤而走险,甚至愤世嫉俗,要推倒重来。那时社会稳定就成了大问题。
怎么办?
打破名校对资优生的垄断
小修小补已经不够,我们必须有更大胆的作为。我建议从源头入手,先打破名校对资优生的垄断,教育部规定每一所中学必须录取各类学生,比如会考成绩260分以上的只能收5%,接着每10分差收5%,真正做到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学校自己还是可以按照成绩分班,但是尽可能在一些课程让不同成绩的孩子一起上课。
这么做才能真正体现有教无类的精神,让不同能力,更重要的是来自不同阶级背景的学生,有机会交朋友,扩大圈子,避免这些未来精英一旦成为决策者,变成何不食肉糜的昏君。现在属于社会中流砥柱的中年人,绝大部分在小学甚至中学时期应该都有和不同家庭背景同学同窗的经验吧?国民服役时虽然也有类似机会,但一来时间短、年纪也稍长,不如同学那样能形成日后长期的友情;二来女生没有这个机会。
要解决阶级分化,只能釜底抽薪,请教育部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