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衰落只因与新航分家? 听听郭鹤年和比莱怎么说

更新:
2024年02月29日 22:35
马航,新航

目标不同

一家公司走向衰落可以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竞争者崛起、服务水平下降等等。

但谈到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简称马航)没落的原因时,马航集团董事经理伊兹汉·伊斯迈(Izham Ismail)却有另一番见解:

马来西亚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当年决定分拆马新航空公司,才是马航衰落的真正原因。

据马国媒体报道,伊兹汉还说让马新航空拆伙的决定,让马航在成立的第一天就注定失败。

伊兹汉
马航集团董事经理伊兹汉·伊斯迈。(马航)

伊兹汉是在2024年亚洲航线发展大会(Routes Asia 2024)的一个问答环节上发表这段言论,但他没有做进一步阐释。

他所留下的空白,倒可以由“亚洲糖王”、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和新航前主席比莱(J. Y. Pillay)来填补。

发展国内航线 vs 进军国际市场

伊兹汉倒是大略解释了马新航空1972年分拆的原因:马来西亚政府计划发展国内航线,但新加坡政府却持相反意见,希望开通更多国际航线。

郭鹤年
“亚洲糖王”郭鹤年曾担任马新航空主席,其所领导的董事局当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政府各委任四名董事,这八人都有否决权。(互联网)

根据《南华早报》摘录的《郭鹤年回忆录》内容,1969年到1971年担任马新航空主席的郭鹤年,在回忆录中披露了关于这个决定的更多细节:

“新加坡政府很擅于精算,并察觉到马来西亚国内航线虽然赚钱,但长期来说难以扩大规模。

对新马一带航空业来说,新加坡的国际机场和国际航空交通量才是最有价值的一环,因此新加坡政府认为,应该将马新航空分拆开来,让新马两国各自经营......我(在新马董事之间)扮演裁判的角色,但我只能看着马国董事在每次会议中被驳倒,因为新加坡董事的思维都非常敏锐。

平心而论,董事局对妥善、有效经营航空公司所作出的贡献,几乎都来自新方董事。马方董事过于主观,经常让情绪影响思绪。很明显地,马新航空最终会拆伙。”

比莱
比莱担任新航主席长达24年。(海峡时报)

同期担任董事、后来在1972年担任新航主席的比莱,则在2020年出版的一本访谈录中谈到马新航空分拆的原因时,给出了以下的解释:

“原因相当简单。新马政府虽然都是大股东,却对航空公司的业务有截然不同的想法。马来西亚强烈希望拉近西马和东马(即沙巴和砂拉越)之间的距离,因此想注重国内航线。

但我们对这点可没太大兴趣,我们更想进军国际市场,开发国际航线。双方的目标因此出现矛盾,两国各自经营航空公司,完全是个妥当的决定。”

马新航空分拆后,新方根据账面价值,为设在新加坡的资产付款,其中包括公司营运基地和总部等固定资产,以及长途飞行的客机。

这些客机当中,包括七架波音707型客机和五架737型客机,剩下的客机归马航所有。

比莱当年受访时也指出,这些资产就是新航从新加坡政府获得的唯一“注资”。

波音737
马新航空1969年购买的一架波音737型客机。(海峡时报档案照)

马新航空的前职员当中,部分马来西亚籍的机组人员选择回返吉隆坡加入马航,但也有不少选择加入新航,新加坡全体地勤人员也加入新航。

拆伙后,马航除了拥有马来西亚国内市场,也将英文名称的缩写稍微修改成MAS,继承了马新航空(MSA)自成立以来的商誉。

至于马航的现状,伊兹汉指出,马航经过32个月之后,目前已拥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再投资,但仍需要强大的航线网络,才能提升竞争力。

马航未来能不能扭转“注定失败”的命运,我们拭目以待。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