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星期就是新的一年了。在迎接新年之际,一些人会制定新的人生目标,希望来年能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其中,下定决心要更积极运动是众人最普遍的新年愿望之一,有人为此签订健身房配套,也有人参考健康达人的做法,拟定自己的每日运动菜单。
然而,近来有研究发现,这种在年初设下运动目标、望能推动自己改变生活作息的做法,成功率不高也未必管用。
1月不适合设定健身目标?
过去40多年,美国心理学教授诺克罗斯(John Norcross)针对新年愿望以及人们制定目标的趋势进行研究。
调查显示,他访问的数千人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新年目标是改善身体健康,其次为约20%表达对减轻体重的意愿,第三名则是改变饮食习惯,占受访者人数的约13%。
实际上,有数据揭露,1月的确是签订健身房配套或报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会暴增的一个月份,背后与“新年愿望”脱不了关系。
新加坡没有相关的数据,但英国一家有超过100万名会员的健身房品牌透露,1月是他们最忙碌的月份,反之11月和12月没有什么人来健身。
今年1月,旗下健身房的生意量就比去年11月和12月多出近40%。
另一家举办户外跑步活动的业者也说,1月的参加人数会激增,尤其是新一年的第一个星期六。
以今年1月为例,他们单单在英国就吸引超过5万人报名参加活动,比去年12月的2万6000人多出近一倍。
不过,当诺克罗斯与接受调查者跟进他们的情况时,他发现:
三分之一在一个月后就已放弃,大部分人也撑不过六个月,年初给自己定下的承诺因而无法持之以恒。
“新年愿望”胎死腹中,难道问题真的出在不该在1月设定运动目标?
有健身教练认为,在1月份制定有关运动的新愿望,会给人必须要达成它的压力。
“如果有人想在1月开始,(对个人健康)做出巨大改变,而后来却出于某些原因无法继续下去,他们会感到莫名的愧疚,甚至觉得新一年的起点令人失望。”
专家因此建议,年底反而是激励自己勤奋运动的最好时机,因为年末周围环境及生活步伐一般上都会变得比较缓慢,在这期间提早开始锻炼身体,是更明智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圣诞将至往往会有许多聚会,人们难免会想放松自己大吃大喝,专家说要在这个时候让生活与运动习惯来个180度大转变,确实也不容易。
想要立竿见影,放弃概率更大
另一方面,制定新年愿望后确保能有始有终,也与设定什么样的目标息息相关。
换言之,运动目标也应尽可能客制化及合理化,不要看到其他健身达人的建议,就盲目跟风以为自己也能做到。
本地精神及心理专科医生林汶龙透露,即使拥有良好的意愿,10个人中可能少过一人到了年底回头望时,会觉得自己已达成设下的目标。
他解释,生活习惯在潜意识中发生,要改变他们并不容易,研究发现即便许多人设定目标,他们也没有明确计划,要如何改掉不良习惯。
因此,一个可行的做法是,先从简单的运动及改变步骤做起,也别把期望值定的太高,免得见不到成绩时失望越大。
林汶龙医生说:
“一些人倾向于制定难度过高的愿望,把成功定义为必须立竿见影,短时内要看到成果。例如说,如果希望减重,一些人会在新年一开始时,大幅度地改变饮食习惯。”
“他们可能没有立即看到体重上的变化,过了几星期后失去动力,最终选择放弃。初期经历了几次的失败……这个人也许就会放半途而废,等到明年再做打算。”
说到运动计划,也有专家认为可以制定更详细的目标方向:与其说“多运动”,可以更确切地在愿望清单上写下“一周内五天每天步行30分钟”。
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跟进健身及运动的进展,无形中也会让自己更有推动力,也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养成新的习惯。
“新年新愿望”只是枉然?
多运动才能更健康的道理,说的必定要比做的还容易,而要改善生活,其实也不一定等到新的一年才开始实践。
临床心理学家周泳伶博士认为,一些人制定新年愿望后,却没意识到过程中要经过许多步骤,才能实现目标。
她说:
“我们仰赖新的一年的希望和承诺,推动自己实现新目标,但当新年的喧嚣逐渐淡去,我们才发现自己难以保持动力。”
说穿了,新年愿望对不少人来说,大概一点也不管用,充其量只不过是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自欺欺人”,到了下一年问题依然存在。
尤其是像运动这种事,应从每一天的小小改变做起,如果能坚持让运动的习惯成为“肌肉记忆”,终有一天一定能看到体格上的变化。
话虽如此,一些人还是能从设定新年愿望中,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几年前,一项针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共800人展开的调查显示,近六成人不忘年初的承诺,一年下来仍遵守了当初的那份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