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则受关注的新闻,都同旅客到国外参与探险或极限活动有关。
上个月一名本地男子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失踪,最近也有两名新加坡人在南非划独木舟遇险丧命。
上周,五人乘坐泰坦号潜水器前往铁达尼号遗址后失联,搜救人员几天后发现潜水器残骸,断定泰坦号发生“灾难性内爆”,全员罹难。
上述事故的发生实属不幸,但实际上,参与任何极限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都有风险。
然而数据显示,越来越多人喜欢在出国时参与至少一项类似活动,以致这个被称为“探险旅游”(adventure tourism)的趋势日渐受欢迎。
美国一家顾问公司预估,2021年全球探险旅游市场份额约为3900亿新元,2022年至2030年之间还会增长15.2%。
本地媒体询问七家主打冒险旅游的旅行社后则发现,在疫情趋稳,旅游业逐步恢复后,这些活动的预订量增加了,有业者还说,预订量增幅高达35%。
三大因素让探险旅游成旅客新宠
探险活动种类繁多,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几项,还包括绑紧跳、高空跳伞、滑雪等,旅行社提供的行程配套则涵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徒步行(trek),远赴马国和印尼登山等。
① 主流景点不再入流
或许在经历疫情后,许多人对出国游玩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其每次都买东西吃东西,到旅游景点打卡,不如来点不一样的。
喜欢在旅行时寻求刺激的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多?旅行社Beyond Expeditions创办人郑伟杰这样解释:
“我相信这是因为更多旅客对主流的观光旅游感到厌倦,更倾向探险,希望在旅途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② 以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
除了找寻热门景区以外的另类选择,能在探险的过程中拍摄到独特的风景,想必也是很游客向往的。
许多提供绑紧跳或高空跳伞的业者,也会全程拿着运动摄像机记录旅客的体验。
有些人收到录像后会收藏多年,不时播放,再次回味的这难忘的经历;有些人则会第一时间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与亲友分享这个鲜少有人敢接触的活动。
③ 将“人只活一次”精神奉行到底
最后一个原因相信也是爱冒险的旅客最能认同的:
探险旅游和相关活动是人生清单中,必须完成的其中一项。
一名承办探险活动的新加坡旅游业者说:一些人参与探险旅游,是为了把身体和思维推向极限。
即便明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是有旅客愿意放胆尝试,一些旅客甚至认为,探险活动越刺激越冒险越好。
《金融时报》的一篇专题报道举例,冰岛的法格拉达尔火山在2021年3月爆发后,下来10个月竟迎来超过35万人前往探访;新西兰白岛火山在2019年爆发造成22人丧命,短短两天后就有许多旅客纷纷表示,有意到附近的市镇走一趟。
有趣的是,探险旅游所涉及的风险不仅不会形成阻碍,对消费者来说反而是一个卖点。
“奢华的冒险”——没钱免谈?
探险旅游活动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旅客往往需要支付的费用不低,泰坦号潜水器乘员每人收费33万新元就是一个例子。
红蚂蚁去年底到瑞士玩滑翔伞,不到30分钟的体验就需支付近300新元;刚从新西兰旅游返新的小伙伴也透露,她在当地尝试高空跳伞,费用约600至700新元。
上述金额还不包括记录整个过程的摄像费用。
据《金融时报》报道,有美国业者提供到南极的住宿体验,要飞到那里有各种方式和选项,其中一个“南极留宿露营”配套,旅客飞到那里住一晚就回国,要价6万5000美元(约8万7800新元)。
至于许多探险者心目中的终极目标珠穆朗玛峰,一名来自奥地利的导游也说,旅客想攀登珠峰,正是因为其中的危险,他提供的“顶级探险配套”价格,包括专业摄像服务在内可高达21万7000美元(约29万3200新元)。
有句话叫“要钱不要命”,但在“探险旅游”的世界里,更像是“要玩命不能没钱”。
出发前确保身心已准备就绪
无论有钱与否,专家还是建议旅客,在出发展开探险之前做足预防措施。
国际SOS指出,探险旅游带来的风险,关系到个人体质,也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特有的各种风险元素,如地形、气候,以及野生动物等。
“在出发前,旅行者应评估他们的个人能力、医疗状况,并把活动类型纳入考量。”
以个人体质而言,不管是上山(急性高山症)或涉水(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都会有风险。
如果需要登山,就应确保自己的体力能够负荷。本地旅客可先在新加坡进行基本训练,如爬楼梯、跑步,或到武吉知马山步行。
除了体能上要做好准备,旅客做好心理准备。打个比方来说,个别旅客如果受了重伤,除了影响自己,也可能影响同行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