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港口在大约20年后全面竣工,每年可处理6500万个标准箱,比目前的吞吐量多近一倍。
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T5)会是个“巨无霸”搭客大厦,每年可接待约5000万访客人次,相等于T1和T3的总量。”
李显龙总理在21日的国庆群众大会上,以这两个数据,凸显新加坡经过冠病疫情后如何越战越勇,雄心勃勃地准备巩固我国在本区域的枢纽地位。
鲜为人知的是,约半个世纪前,若不是一名公务员独具慧眼,仿佛“从新加坡的未来乘时光机回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港口和机场肯定不会有今日的国际地位与发展规模,更遑论大士港口和樟宜机场T5这两项宏图大计。
以“远见卓识”形容这位公务员一点都不是奉承。
他的远见,赢得我国三代总理的盛赞。建国总理李光耀更特意指派他为樟宜机场开幕,因为“他的名字理应镌刻在碑文上”。
他的名字就是:侯永昌。
“预言”①:新加坡港口必须转型处理“铁箱子”
侯永昌是我国建国初期几位非常资深的高级公务员之一。他在1960年受委担任建屋发展局的首任局长,并先后担任总理公署常任秘书、财政部常任秘书和国家发展部常任秘书及公务员首长等高职。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指出,建造樟宜机场功劳最大的两人,一个是沈基文,另一个就是侯永昌。
侯永昌是马六甲酒商的儿子,他们家不幸在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倾家荡产。侯永昌既拥有生意人的敏捷思维与运筹帷幄,也深知在落难时一分一毫的重要性。了解这个成长背景,就比较能理解他在推动港口转型时,为何敢于大刀阔斧。
1970年,侯永昌出任港务局首任主席时,新加坡港口虽然已是我国的经济命脉,整体运作还是靠人力在装卸货物(大米、树胶、油等)。
装卸团队一般由10至12人组成,要为一艘船卸货,可能需要用到200人,一小时最多只能处理相等于两个现代标准箱的货物量,而这已经是当时最快的速度。
侯永昌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不可持续的,港务局必须尽快从散装码头转型成集装箱码头。他提议在位于新加坡南端深水处的岌巴码头,兴建新加坡的第一座集装箱码头,用机器来装卸“铁箱子”。要知道,这种“铁箱子”在当时简直就像天外来物,不可思议。
雪上加霜的是,英军早在1967年就宣布将在1971年之前撤离新加坡,让市场对新加坡的信心跌入谷底。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也不认为新加坡能容纳一个集装箱码头,应该继续保持散装码头的运作。他们的意见,直接造成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新加坡政府建造集装箱码头。
但侯永昌却力排众议,说服了世界银行资助建造集装箱码头。东南亚的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就这样在1972年于岌巴码头顺利开幕。
这个能每小时处理100个集装箱的集装箱码头,让新加坡在世界海事业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新加坡在2021年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转运港口奠下基础,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达3750万个标准箱,保持住全球最大转运中心的地位。
大士港口第一阶段已投入运作,首两个泊位已于去年12月投入运作,接下来还会建造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约20年后全面竣工。
“预言”②:必须为樟宜机场预留足以建造六条跑道的资源
上世纪60年代末,新加坡的国际机场是峇耶利巴机场。但这个坐落在住宅区的机场,已显然无法负荷日益增加的航空流量。这引发了新加坡政府一场近10年的辩论:该扩建峇耶利巴机场,还是将机场迁至樟宜?
两个阵营都不乏重量级人物支持。时任财政部长的韩瑞生和副总理吴庆瑞以谨慎开支为由,并质疑当局的3000万访客人次的增长预测,主张留在原地扩建峇耶利巴机场。另一边厢,支持兴建樟宜机场的,则以总理李光耀和建筑师出身的年轻交通部长王鼎昌为首。
后来成为我国第五任总统的王鼎昌当时认为,在樟宜建造新机场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政府可以在需要扩建机场时填海造地。李光耀的看法则是峇耶利巴一带人口密度较高,住在当地的居民不仅会倍受噪音困扰,那里的建筑物也必须限制高度。
这个僵局最终由时任公务员首长的侯永昌打破。
政府于1975年成立特别委员会,就机场课题做出最后决定。这个委员会由侯永昌担任主席,并由财政、交通、公用事业、海事和基础建设相关部门的常任秘书和工程师组成。
政府给了委员会三个月的时间提出建议,但从侯永昌在1981年樟宜机场开幕仪式上的致辞来看,他当下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做出了判断:
成本:扩建峇耶利巴机场、并增建第二个跑道,估计需要8亿多新元,但对侯永昌来说,兴建樟宜机场即使需要耗资12亿新元,仍是“非常划算”的,因为新加坡将获得一座全新和现代化的世界级机场,而这会是让新加坡在航空时代登上世界舞台,甚至成为全球枢纽的因素。
发展潜能:樟宜机场周围由于可以填土,不乏扩建的空间;相比之下,峇耶利巴周围的道路早已显得拥挤,若需扩建,更须迁置数以千计的家庭,水沟和垃圾库等公共基础设施都必须拆除。
侯永昌更在致辞中阐明樟宜机场的潜力所在:
“亚细安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集团,新加坡又位于亚细安的核心。贸易、工业、旅游、银行与金融等行业的增长潜能十分巨大。只要世界各国仍使用宽体飞机,樟宜机场将不断吸引更多客机和货机。其真正的增长还未到来。”
“随着各国政府成功提升国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经由新加坡的长途航班和环太平洋航班也会增加……这些亚洲和南美国家一旦解决能源问题,并取得更好的经济增长后,航空旅游就可能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相对于峇耶利巴机场的两条跑道,侯永昌甚至要求规划师为樟宜机场做好建造六条跑道的规划。
“樟宜机场是让新加坡发挥地理优势的重大投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把握眼前的每个机遇。至于建造这等庞大而先进的机场是不是一种奢侈,我们何不扪心自问:新加坡能否承担不建造这么‘奢侈’的机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