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水得来不易! 新加坡提高水供和回收污水背后工程浩大

更新:
2023年02月14日 14:26
新生水

滴滴皆辛苦

新加坡没有淡水资源,为了让世世代代的国人无后顾之忧,政府目前通过四大途经供水,包括在蓄水池收集雨水、向马来西亚买水、生产新生水,以及淡化海水。

其中,自2002年推出的新生水,除了供给需要超净水的工业,也被注入蓄水池填补水库。

目前,新加坡共设有五座新生水厂,分别位于勿洛、克兰芝、乌鲁班丹以及两座设在樟宜的水厂。这五座水厂每天生产近80万立方米的新生水。

新生水
勿洛新生水厂的反向渗透装置设备。(联合早报)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签署的第二份水供协定将在2061年到期。到了2060年,新加坡进口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预料将降至15%以下。

与此同时,到了2060年,新生水预计将能满足新加坡总用水需求的55%。因此,新加坡在水供方面能否自给自足,很大部分取决于新生水。

新生水
新生水的包装设计日趋环保:(左到右)从早期贴上不同颜色贴纸的精美塑料瓶,到2021年采用的可重复使用的瓶子以及2022年的纸盒包装。(联合早报)

那么,新生水的“水”,又是从何而来?

供水回收厂为污水“排毒”

根据公用事业局网站,本地的污水(used water)是通过深隧道阴沟系统输送至供水回收厂进行处理,之后再净化为新生水。

新生水
深隧道阴沟系统。(公用事业局网站)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上周在脸书发贴文,揭露供水回收厂的幕后英雄们每天的工作。

贴文说,新生水的成功必须归咎于幕后团队的努力,并介绍了新加坡最大供水回收厂——樟宜供水回收厂的点点滴滴。

2008年投入运作的樟宜供水回收厂,每天能处理1亿7600万加仑的污水。据悉,该厂处理污水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日均5亿2800万加仑。

它不仅是本地四个供水回收厂中能处理最多用后水的回收厂,也是全球最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之一。

新生水
樟宜供水回收厂于2008年投入运作。(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脸书)
新生水
樟宜供水回收厂的面积相等于60个足球场那么大,因此员工在厂内移动时多数都骑脚踏车。(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脸书)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在贴文中介绍,樟宜供水回收厂处理污水时,有效地清除水中的固体和养分。

新生水
该设施负责清除污水中的固体和养分。(取自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脸书)

经处理的污水在净化不含有害物质后,除了会被排回大海里,也会被运往新生水厂,进一步加工成高度净化的新生水。

新生水
(取自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脸书)

除了上述硬体设施,水厂内的人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用局供水回收厂首席工程师Edward Wong就坦言:

“今时今日,人们只要扭开水龙头就能有净水饮用,但新加坡人或许没察觉到,确保新加坡能拥有可靠供水的背后,需要付诸很多努力。”

供水回收厂设立的中央控制室,就有一组工作人员全天候监督整个水厂的运作。

新生水
中央控制室员工监督水厂运作。(取自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脸书)

另外,厂内的公用局工程师也会定时检查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该器材的作用是进一步过滤处理污水,将生物薄膜直接浸入污水就能过滤水中杂质。

新生水
(取自永续发展与环境部脸书)
新生水
乌鲁班丹、裕廊以及樟宜供水回收厂都采用了山本和夫教授所研发的沉浸式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主要将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二次沉淀池,以及过滤科技合而为一。(联合早报)

单是在供水回收厂的工程就相当繁琐,但各个部门和技术环环相扣,只为确保生产新生水时万无一失。

何晶解释如何增加供水能力

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上周也转发了永续发展与环境部的这篇贴文,还给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该如何提高供水能力”的看法。

她写道:

“当我们能够回收50%的污水时,就意味着每一滴水我们使用了两次;当我们能回收70%的污水时,就意味着每一滴水我们使用了四次。这就需依靠一个能持续回收及重复使用我们的污水的系统,直到永远。”

“倘若与此同时,我们能将回收污水所需的能源减半,那我们的供水能力将暴涨八倍。”

新生水
生产新生水。(海峡时报档案照片)

何晶所谈及的,其实呼应了副总理王瑞杰去年4月在裕廊岛海水淡化厂开幕仪式上的发言。

王瑞杰当时指出,虽然生产新生水及淡化海水不受天气影响,但成本和碳足迹较高。

他说,收集雨水和进口用水取决于天气和降雨量,而我国土地稀缺,不断建造蓄水池不是可行的方法。

长远来看,我国在加强水供韧性的同时,也须继续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供水效率。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