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冲突频传 用意良善的博爱座为何一再成为争执的导火线?

更新:
2024年07月01日 21:50
台湾捷运上的博爱座
博爱座冲突在公交发达的各地并不罕见。(互联网)

不情绪勒索、不道德绑架

公共交通的博爱座,或称优先座,不时成为乘客间发生争执的导火线。

关于这点,新加坡人应该也心有戚戚焉。

但最近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因博爱座而起的冲突更进一步演变成暴力事件,因而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并衍生出博爱座的存废讨论,乃至世代之间的相互指摘。

6月11日,台北捷运有位女子因连续上班12小时,身体不适需要休息,却遭两名年长者强迫让出博爱座。双方发生扭打后,女子一时情绪崩溃而自撞柱子。

6月18日,同样在台北,有个老翁要求一名年轻男子让座,但后者表示自己拉肚子不舒服需要位子,双方发生纠纷后,老翁竟用双掌合击男子的太阳穴部位。

6月24日,北京也发生了类似社会事件。一名男性年长者要求一名年轻女子让位不果后,竟拿起拐杖试图掰开女生双腿,同时做出肢体攻击。

因博爱座而起的冲突,在新加坡也是偶有所闻。

去年5月,本地有位坐在博爱座的年轻男子,因附近还有其他空位拒绝让座给一名长者,不料长者竟恶言相向,两人进而发生激烈争吵

纵观多数冲突案例,几乎都是从长者出言不逊,以强硬态度要求他人让位,甚至当众羞辱坐在博爱座上的人而起。

做出这些举动的年长者虽是少数,但在争议频传下,形同“倚老卖老”的强迫让座行为,渐渐导致世代之间的分歧加剧。

遗憾的是,诸多冲突与争议爆发后,博爱座本该代表的关怀与善意,更已被情绪勒索、道德绑架等负面词汇所取代。

不该用强迫态度要求他人让座

追根究底,一些人理所当然强迫他人让座的态度,无疑是博爱座频频成为导火线的原由。

红蚂蚁曾在新加坡地铁上看过一对年老夫妇进入车厢后,当中的阿嬷立刻用颐指气使的态度,要求某位乘客让座。

自己就坐后,她又开始手指对面的一个博爱座,要求阿公到那个已有人就座的位子坐下,“指挥”对方让座的意味不言而喻,搞到对方情绪激动地强调自己也是乐龄人士。

类似上述情况,往往是冲突的导火线。

人皆有恻隐之心,相信大多数新加坡人也都是有爱心并充满善意的。

那对年长夫妇上车的当下,或许早已有人准备让座。即使没有,其他乘客应该也会在留意到他们的状况后主动让座。

再不然,年长者大可礼貌性询问他人是否可以让座,这总比直接以命令式口吻要求他人让位来得文明。

理所当然觉得因为自己是年长者就该坐在博爱座,倚老卖老,用无礼方式要求他人让座,难免让他人感到不舒服,更可能进一步摧毁人与人之间本该有的善意。

新加坡地铁车厢
因博爱座而起的争执在新加坡也不时上演。(Alamy)

有需要就可以坐

此外,博爱座的本意,是以有需求者为优先。

台北捷运在连串博爱座冲突发生后,一段广受好评的广播就点出了重点:

“博爱座年龄不是唯一标准,请发挥同理心、爱与关怀。”

任何有需要的人都拥有坐在博爱座的自由。

老人家年岁渐长,身体状况难免衰退,需要坐下休息,情有可原。

但一个可能刚从医院或诊所归来,身体极度不适的年轻人当下对座位的需求,未必会比一名身体硬朗的老人家来得少。

此外,有的人外表体征看似年轻,但其实有隐形需求,也不易为肉眼所观察。

讽刺的是,不少博爱座冲突中主动挑起事端的年长者,往往吵起架来声如洪钟、动起手来虎虎生风,一点都不似弱不禁风的有需求之人。

博爱座
博爱座是以需求性,而非年龄作为标准。(互联网)

博爱座,更该体现的是一种不分年龄,只看需求的相互体谅。

红蚂蚁就曾在地铁上目睹过年长者让位给更有需要的年轻人的温暖画面。

当时,一名原本站着的年轻女子突然全身冒冷汗,直接在车厢中蹲下休息,看起来极度不舒服。

一个原本坐在博爱座,目测七十多岁的安娣很快站起身来,请女子坐下休息。

尽管后者频频推辞,但安娣仍坚持,既然对方不舒服,就请她坐下,自己没有到非坐不可的程度。

这才是博爱座精神中该有的关怀与善意。

若博爱座最后演变成不是老人,或外形表征看起来“不够老”,就得拿出自己是弱势群体或当下真的身体不适的证明,才有“资格”坐在博爱座,那社会之间的信赖基础恐将荡然无存。

博爱座体现的是社会温暖,是个人素养和文明程度,不该是硬性规定。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更是不可取。

善意不该是予取予求的东西,别让博爱座太沉重。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