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新加坡来说,这应该是一桩大事了。过去民间对建国总理李光耀有个昵称:老李。李显龙则民间称之“小李”。
因为老李很长时间都很活跃,虽然小李年岁也长了,人们却似乎不那么感觉“老之将至”在他身上发生,民间私下都还是称小李。
现在,小李也是爷爷辈的人了,岁月谁也没饶过,小李已成“老李”,到了要“告老”的时候,虽然看起来不会“还乡”。
去年11月,人民行动党大会上,秘书长李显龙明确他将在今年11月行动党70周年大会之前交棒给副总理黄循财。黄循财将接棒已不是新闻,但时间是“明年”,还是成了众人瞩目的消息。
但是说也奇怪,大家在新闻报得沸沸扬扬之后,竟然不知道这个“交棒”先交的是哪一棒。他说的是交总理的棒,还是交行动党秘书长的棒?
因为新加坡自建国以来都是人民行动党执政,民众对于总理在上任时是不是党魁,不一定都很敏感。其实,过去两次交棒,都是先卸下总理之职,过后再让党魁。
吴作栋1990年11月28日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二位总理,到了1992年才成为行动党秘书长;李显龙在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职,到年底的行动党中委选举过后正式接任党秘书长。
黄循财呢?2023年末的新年献词中,李显龙又明确地说了:明年黄循财将接过总理的棒子。
合理的推论,黄循财的模式,应该比较接近李显龙20年前的,宣誓就职为新加坡总理,到11月70周年党庆,也是中委改选年,他接任党秘书长,之后第一次率领行动党打选战。
这是新加坡的特殊政治模式。
总理们任职的KPI,是带领国家取得增长,让人民安居乐业,四方来客;同时,还要找到适合的接班人,让年轻一代取代自己,这样才能让国家的繁荣有可持续性。过去几年接班遇到波折,KPI没有达成,毕生戎马报效国家的小李其实比谁都愁。
李显龙不仅出道早,因为是李光耀的儿子,自小耳濡目染,他接受的政治教育,他的国际视野,战略思维,非比寻常。他还是“李显龙上校”时,舆论质疑政府在国防的拨款,他作为武装部队参谋长,在职总五一劳动节年刊上发表文章,解释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从退伍到参选之间,他担任国防部政治秘书。当时,他在国际事务学会的午餐会上初试啼声,畅论小国的生存之道。他呈现了小国面对不同的条件,举了小国的例子,再提出小国有4D的战略:Development(发展)、Diplomacy(外交)、Deterrence(震慑)、Defence(国防),并且逐点论述。
他在结尾时说:
“一个政治家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不论在便利或长久的情况下,都是为人民谋福利。国家所期冀的是长寿,而不是不朽。明智的政策虽然不能保证小国能够维持多个世纪,却可以保障数十年的安全。同时,它有降低突然亡国的概率。
环境固然会影响小国的命运,但是它的未来既不会是注定的,也不会惨然的。拥有意志和智慧的国家将会生存,无则灭亡。人类事务中,没有比意志和智慧更有保障的了。”
那是1984年。
40年后,再重读他当时的言论,看到当时那个小李的踌躇满志,还有思考的深度。这样的素质,恐怕是20年来在任何政党的候选人身上都不见的。
2004年,他宣誓就职为总理的演讲,说的是要建立一个开放而具包容性的社会,具有更强的身份认同感。除了打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之外,还要教养好下一代。他点明教育不是关于职业培训,而是要让年轻一代看到希望,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建立自信,追求自己的喜好。他特别强调,要培养他们成为刚毅、正直的人。
李光耀的威权后,吴作栋要做的是聆听,而在李显龙勾勒的愿景中,人们应有自由发言的空间,不拘于传统的想法,甚至只为表达自己的不同。社会要有信心,允许激烈的辩论,希望愈辩愈来明,能够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开拓更大的空间。
面对外部的改变,新加坡要做的就是勇于尝试,适应新的形势,探索新的机遇,同时保持警惕,预备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
在担任总理20年后,新加坡人可以验收小李当年许下的承诺。
李显龙去年在行动党大会上说,卸任之后,他会听凭新总理差遣,先助他打赢第一场仗,再辅佐新总理恪尽职守,让新加坡长治久安。按中国的讲法,这叫做“扶上马,送一程”。
无论如何,卸下总理之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李显龙要过渡到一个新的角色,新加坡人从2024年起,肯定也要适应一个拥有不同背景,也属于不同时代的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