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建佑为新加坡夺得首个世锦赛冠军荣誉,无可避免的,这名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的24岁新科世锦赛球王的国籍也成为热议话题。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媒体《网易》发了一则以《不成熟,骆建佑夺冠后亲吻国旗的动作,得罪了3000万人》为题的新闻。
文中把骆建佑亲吻国旗的举动写成:
“这无异于在向马来西亚球迷喊话:‘我拿的这个冠军,跟你们没有什么关系。’”
对新加坡人来说,骆建佑亲吻国旗是爱国的表现,马国人看了或许五味杂陈,只因马国至今仍没有人赢得世锦赛冠军。
从网民留言来看,固然有酸葡萄心理的人,但他们多半只惋惜人才流失、感叹马国的世界球王梦仍遥遥无期,并不觉得“被得罪”。
当骆建佑代表新加坡参赛,他的国籍身份早就是已确定的事实,赢得锦标后在空中飘扬的也肯定是新加坡国旗。
重点应该是为骆建佑的成就欢呼,对他的努力和付出给予肯定和嘉奖,而非纠结于他的国籍身份,模糊了焦点。
也有一些新加坡人认为,骆建佑的为国争光需要“打折”,因为他非土生,而是在马国槟城出生。
两国各有小部分的人认为骆建佑是在马国启蒙,光环应该属于马国。另有看法是,骆建佑是在新加坡栽培成才,荣耀是新加坡的。
其实新马一家亲,即便马来西亚出生,如今身披新加坡战袍,不代表就得二选一。爱护目前的国籍地,为何就一定要和出生地切割呢?
同样的,为何硬要找出细节来把这份殊荣归属于一个国家?就不能与有荣焉,大家一起为骆建佑高兴欢呼吗?
马国羽毛球运动普遍,也算是早就享有盛名,却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反倒是小小的邻国率先诞生了世界球王。
与其“无聊”地从骆建佑是马国出生来找回场子,何不检视马国羽坛的遴选机制与栽培体系,从中改善或加强球员的表现来一圆世界球王的梦想,不是更实际?
你不能说马国政府不重视羽毛球运动,加上在国内相当普及,人才自也不少,但为何除了李宗伟外,就没有比较能“持续发亮”的球员?重金礼聘的名牌教练更不少,但还是没能有更大的成就,问题出在哪?
马国羽总会长诺萨坦承,骆建佑勇夺世界冠军,给国羽敲响了警钟,但这一记警钟应该以正面的角度看待。
他认为,马国在此次争冠征程中缺乏了运气成分,特别是首号男单李梓嘉在8强赛中因伤退赛。诺萨也觉得,球队在各单项只依赖一个/一组球员去争冠,这不是理想的情况。
不过,关心马国羽毛球运动的球迷们可能并不买账。马国有出色的教练,也有优秀的球员,但多年来一直无法突破瓶颈,实在不能用运气来概括。
名宿拉锡·西迪说:
“我们肯定需要从这学习,或许是新加坡在球员遴选方面更透明化,也给球员进步的机会。”
据《中国报》报道,拉锡说:
“客观来说,骆建佑只有24岁,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但在马国,同样是24岁的詹俊为却已离开国家队。如果我们没有大批的球员,那或许不需过快将球员除名,因为我们也需要有素质的球员去给李梓嘉施压。”
这遴选机制也只是冰山一角。前男双国手陈文宏对马国羽总聘请雷西重返国家羽球队出任副教练总监表示赞赏,但坚持认为雷西必须被赋予一定的权力,才能让他发挥作用。
过往和羽总“意见不合”而不被续约或出走的教练多不胜数,当中闹不和的就包括拉锡。
当总会太过于指手画脚,甚至干涉教练训练和遴选球员的决定,受官僚主义牵绊,肯定会有不良影响。
羽总的体制是否出了问题?
为何有球员宁愿选择离开国家队,踏上自由人这个更艰难的路程?为何离开羽总的教练在外国应聘却有更好的成就?甚至连球员选择离开国家队后,反而以自由人身分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否代表羽总的体制出现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詹俊为在2009年,也就是骆建佑来新加坡前,他们俩参加了槟城学校体育理事会羽球锦标赛。那一年詹俊为在12岁以下男单称王,过后两人更合拍打男双。
詹俊为透露,当时也有接到类似到新加坡发展的献议,不过他拒绝了。
“如果他(骆建佑)还在马来西亚,他会成为世界冠军吗?我不知道,不过我认为基于现有的马国羽总环境和条件,他会遇到困难。”
羡慕骆建佑吗?
詹俊为说:
“没有,作为老哥们,我为他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与其羡慕,我宁可决心看齐和学习骆建佑今天的成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跟随他的脚步,成为一个顶尖选手。”
千里马也需要伯乐,有天赋的球员也需要适宜的教练和训练制度相辅相成,才有更好的成就。
马国羽总需要正视问题,球员也要有正确的心态。
就像詹俊为所说,与其羡慕骆建佑,何不向骆建佑看齐?
别浪费时间在酸葡萄地争论国籍或功劳归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