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Timah”风波在政客的炒作下,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评论、发言,感觉上似乎比抗疫措施和如何重建国内经济还重要,这个国产威士忌的名字就像关乎马来西亚的生死存亡般,政客无不穷追猛打,就是要“Timah”改名换照,甚至还有人要求吊销其执照或关闭酒厂等。
这起风波源自于这个国产“Timah”威士忌,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世界烈酒大赛”中赢得了大奖,这是本地威士忌首次在该年度盛会上获得的殊荣。Timah威士忌也被赛会授予“表现精致、精巧和具复杂性”的“杰出精神奖”。
岂料“人怕出名猪怕壮”,结果“Timah”不但没成为国家之光,反而引起马来政客的群起炮轰,说它的品牌名字与伊斯兰先知穆哈默德的女儿名字法蒂玛(Fatimah)相似,还有个人与非政府组织批评并质疑“Timah”酒瓶所用的肖像是一名穆斯林。
不过,“Timah”生产商澄清,酒瓶上的男子是英殖民时期,引进引进威士忌文化的官员崔斯特姆斯皮提(Tristram Speedy), 而取名“Timah”(锡)是为了让人想起当时的锡矿时代。
只是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下,生产商的解释根本没人在听,也根本不可能会接受。越来越多荒谬的言论就出来了,只因这些政客好像深怕没有人注意到自己,担心马来社会不知道自己有在积极捍卫马来人权益。
比较语出惊人的当然是公正党冬牙峇株国会议员鲁斯娜,她批评“Timah”的取名令人混淆,甚至使马来女性也遭殃。
她认为,“Timah”的名字与马来女性的名字相似,使人在喝这个牌子的威士忌时仿佛在“喝着马来女性”。
“这(品牌名字)极不利于女性,因为它好像在指涉马来女性,如蒂玛姐、蒂玛姨、蒂玛阿姨。”
“当我们喝着这个威士忌时,犹如我们在喝着马来女性一样。”
这当然引起极大回响,鲁斯娜一夜成名,但却是招致恶评,最后只好道歉,只是声称自己的言论遭人误解。
不少人批评为何政客放着正事不干,却非常踊跃地就“Timah”来发言,贸消部长亚历山大更神速地宣布政府和该公司代表开会后,同意更换Timah烈酒的名字与标签。
上述言行相信马国人看了一定会对马国这些政客的“奇特的大脑构造”更叹为观止,比较“正常”的反而是马国伊斯兰知识研究所(IKIM)前总监赛阿里道菲,他指出,一些挑起国产威士忌“Timah”争议的穆斯林和国会议员,才是侮辱先知穆罕默德和其女儿的人。
他透过YouTube发布视频指出,这些人声称Timah是女儿Fatimah的简称,因此认为把酒取名“Timah”是无礼的。
“不过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用简称来称呼先知的女儿或他的家人,没有人会叫先知‘你好穆德’,更不会叫先知女儿为Timah。作出这些指控的你们,才是最无礼的!”
这并非首例,马国已经禁止使用“阿拉”、“root beer”和“hot dog”的字眼,现在则轮到“Timah”。
这真的很牵强,明明Timah是锡的意思,却硬是和Fatimah扯上关系,那请问全马有多少的Timah路名啊?明明就是一个洋人,却说模样像穆斯林,误导大家。
只能说,种族课题永远是政客最热爱炒作的,不少传统穆斯林还是很坚持他们在马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却只能从如此狭隘又可笑的方式来维护所谓的崇高地位。
其实这更像是在借用敏感和宗教种族和谐的名义,来安抚他们在国家发展进步后被抛离落后的自卑和不安。
大家也别怪政客了,以他们的智力和能力,“Timah”风波还比较简单易懂,是他们能够理解的课题,而复杂的国家大策如现下最重要的防疫和复苏政策,大家真的不能强人所难地要求他们有建设性的发言,他们能执行国策,而不是教大家喝温水防疫,已是值得歌功颂德的了。
他们难得找到一个终于明白的课题,当然就把握机会乐于发言了,即使是贻笑大方的下场,反正马国有如此“奇特”想法的政客大有人在,永不寂寞。
只是有政客这样的“供应”,证明马来社群中有一定的“需求”,只能说不管是“一个大马”,还是“大马一家”,就只是个喊喊的口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还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