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气候危机,英文世界有这么一句口号:
1.5 to stay alive!
口号的意思是,全球升温必须控制在1.5摄氏度内,否则全球气候危机难以化解,对一些低海拔国家来说,更是攸关生死的问题。
美丽如画的马尔代夫便是一个例子。它共有约1200个岛屿,平均海拔仅为1米左右,特别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年上升,难保马尔代夫不会在地球上消失。
四面环海的新加坡,也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而政府也已提出一个百年防范计划,包括强化海岸线的防御。
当然,海平线上升不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唯一问题。近年来,各种重大天灾频频发生,美国和澳洲的森林大火不时发生,今年来致命洪水袭击了各国和中国,我们的岛国暴雨现象也有增无减。
专家预测,如果全球节能减排不成,不大幅减少碳排放量,导致气温上升超过摄氏一两度,人类必将面对巨大的灾难。
此时,近200个国家的官员聚集英国的格拉斯哥,商讨如何应对这个人类最大的危机。
问题在于,两百个国家各有利益,各有减排的困难,达致协议原本就难,加上国家之间原有的恩怨情仇,来到谈判桌时争吵的时候多,解决问题的时候少。
若说恩怨之深,中美两强已到了什么事都看对方不爽的地步。联合国气候大会一开锣,双方就暴发了口舌之战。
拜登总统在大会上直说,习近平主席选择不出席是“一大错误”。很难向世界交代。
他说:
“世界其它国家会看着中国,并问到他们有什么可贡献,他们失去了对全球和所有与会人员的影响。”
当然,拜登是在嘲讽,而不是真的为习近平错失影响力感到可惜。据美国媒体说,中国最高领导的缺席,正好给他带来机会,让他与许多各地领导会晤,发挥个人外交魅力,争取他们站在美国这边。
针对拜登的批评,中国回应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是切实行动,而非空洞语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实实在在的。
搜狐网站日前也发布了一则酸气十足的评论说:
“但有个别大国吧(注:那个美美的大国),搞事哪哪都有它,却总能在展现担当的时候,狠狠拖全球的后腿。”
它说:
“就在前几天,拜登出访梵蒂冈的时候,还带来一队80多辆汽车组成的超长车队。这场排量惊人的污染之旅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少网友震怒,不少外媒将其称为教科书式虚伪。”
中美矛盾之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有摩擦。一百多年来,欧美国家用了大量能源建立繁荣的经济,排放了巨量的二氧化碳。发展中国家则刚起步,它们自觉应该被宽容对待,不应还未发达就先牺牲。于是,它们要求发达国家分担代价。
为此,发达国家在2009年承诺,到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暖影响。然而,这个承诺还未兑现,令发展中国家大为不满。
幸好的是,各国不是一味争吵而毫无行动。
这一两天来,气候大会有了些利好宣布。例如,一百多个国家(包括中美)刚作出承诺,将在2030年前停止和扭转森林砍伐,而印度也让人意外地宣布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污染国。
这些都是利好消息,但不足以扭转危机。
更重要的是,各种替代性的能源,譬如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水力发电等,都还不成气候,价格也有待下降。
总归来说,人类释放太多二氧化碳,但释放不够互相信任。节能减排之路还很长,就不知天地自然万物是否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