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病毒一周年,我们学到了什么?

更新:
2021年04月07日 11:21
防疫一周年

抗疫没有“早知道”

香港《明报》副刊4月5日一篇专栏文章,题目“香港跑输新加坡十条街”,作者潘丽琼,一开头便把港、新这场抗疫赛跑做了一个直击重点的比较:

“疫情是测验各国管治水平的严厉考卷。香港虽然库房有钱,又有祖国撑腰,但在疫情泥沼中浮沉。在全国一直包尾,输给澳台,和新加坡比更是输足十条街!”

20210406-HK-SG.jpeg

该文还谈到新加坡如何在订购疫苗上捷足先登,跑得快,早早“成立18人疫苗专家小组,对35家药厂作筛选。一旦疫苗上了清单,就会付上期”。

万一押错宝,前期订金就泡汤,但新加坡“慧眼识正货”,相中辉瑞、莫德纳和科兴。新加坡还跟全球生命科企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合作,斥资1.3亿美元,明年在新加坡建立疫苗生产基地,“看准了疫情带来的庞大商机”。

作者审时度势,旁观者清,给新加坡高度评价,显然是为了刺激特首林郑,赶快从后直追,用意良善。

抗疫是一场全球马拉松,看不到终点,也不知道我们已经完成了多少路程,可能未来的路还长。病毒阻断期一周年,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称赞而患上大头症

新加坡去年4月7日实施病毒阻断措施,国人开始了一段新奇而艰苦的生活体验,转眼折腾一年,限制措施不断放松,人们也习惯了一些疫中规矩,但目前还看不到摘下口罩的好日子什么时候到来。

20210406虽然阻断措施放宽,但是人们依然需要带着口罩。.JPG
虽然阻断措施放宽,但是人们出门依然需要带着口罩。(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过去两周在全国各角落展开街头调查,了解各种限制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受访者从21岁至70岁,有全职工作的上班族,可惜没有涵盖学生。

调查结果证实了,戴口罩这回事影响最大,聚会限制和旅游限制次之。远程办公和分组办公影响不大,反映本地员工已习惯了这种非常时期的安排。

20210406 人们日常必备 zb.jpg
2020年流行单品:口罩、携手防疫器。(联合早报)

其实,疫情对新加坡人的心理层面影响可能更为深刻,有待专家学者去深入研究,尤其是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个值得调研的范围。

我国须要作更多的调研,这有助于政府未来应付同类瘟疫灾难的参考。

20210406work from home zb.jpg
大部分国人都已经习惯了远程办公。(联合早报)

大瘟疫大流行都是一样的,就是无辜受害的人不计其数,但没有一场瘟疫是完全一样的

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去年6月在新加坡渡过了56天的病毒阻断期后说,2003年沙斯病毒在病患后期出现肺炎时才比较有感染力,但冠病则是在未出现症状时就有传播力。

冠病跟沙斯很不一样,新加坡若“早知道”,初期就不会完全照搬抗沙斯那一套。

可惜新加坡没有“早知道”,以致很快沦陷。

庆幸冠病在新加坡不像沙斯一样杀伤力强,致命率也远远低于全球死亡率,虽然说初期病毒是在年轻力壮的外劳群体中传播,但这仍旧是一项奇迹。

20210407-vaccination singapore.jpg
新加坡在2020年12月开始展开全国疫苗接种计划。(联合晚报)

所谓“不打不相识”,今天,不同的疫苗已经面世,但是人类真的了解2019年冠病病毒了吗?

一年来,我们学到了什么?

我们过去一年研发了许多快速检测、追踪病例的科技,科技抗疫是全球要走的方向。

卫生部和医学家应该整理出一套抗疫宝典,把经验和心得留传后世,才不白费这一场大流行危机。

我们比好多国家和地区跑快十条街,未来还有很多条街要跑,耐力加耐心最重要。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