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了跟斗的语文 要怎么帮翻译站起来?

更新:
2021年01月19日 00:17
翻译

母语在多元社会不是可有可无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和韩国都是单语民族,对外文的掌握和学习不普及,但今天都能在国际社会和最先进的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国力强大,正是因为对外国事物,尤其是英语系大国的方方面面都有长期的翻译工程,让本国人民在认识外国和学习新知方面,没有落差。

因此,千万不要小看翻译这件事,翻译不好,从小处说,会引起民间纷扰,从大处说,可能造成国民闭塞,影响国家长期竞争力,甚而亡国。

20210118-翻译.jpg
翻译不当会造成许多麻烦。(互联网)

不过翻译在新加坡有更复杂的背景,单语国家翻译外国事物是为了促进全体国民的认知,新加坡翻译很多时候却是为了促进本国人相互理解。

这当然是历史因素,我国族群复杂,建国之时为了方便统一办事,同时与国际接轨,选择英语作为共同语和主要行政语文,后来的语文教育顺着这个思路发挥,有意无意间出现了排挤效应,就这样把不同族群间的母语水平给浅薄化了。

20210118-MT.jpg
英语作为共同语和主要行政语文,慢慢的把不同族群间的母语水平给浅薄化了。

这也造成今天不分族群的很多人在运用自己母语时,捉襟见肘,词不达意,叽叽嘎嘎欸半天,更不要说跨越不同语文的表达能力。

例如,要把一项最初以英文传达的公共政策告诉不懂英文或理解英文不佳的人士,哪怕不是复杂的政策,也无法完整表达。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翻译官方政策文告的原因,也是为什么需要在一些涉及民众的场所以英文和母语同时传达信息的原因。

20210118-LHL.jpg
李显龙总理用四种官方语言发表了2021年新年献词。(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换句话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可能有人曾经梦见我们会慢慢变成统统讲英文的单一语文民族,这个梦到现在还没有成真,于是我们只好继续靠翻译彼此的母语,互相沟通。

但问题来了,几十年来多数人不重视的母语水平越来越低落,很多时候已经无法传达复杂讯息,更不要说比较优雅地传情达意,于是近年来很多地方不断传出翻译错误、不雅甚至因借助谷歌而闹出的笑话,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引起广泛批评,包括商业领域和政府部门,都有数不清的例子。

20210118-wrong chinese.png
“合力追踪”通告中文版。(红蚂蚁制图)

现在政府想做多点事,却可能有点人手不济的感觉。

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上周宣布要招募更多国人加入“公民译者”的队伍,我们才知道官方在这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

目前在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的翻译部门只有30个人要照顾各种语文,但各种翻译工作越来越多,每个月平均有550个翻译工作,总字数超过30万,高度仰赖外包,真是压力比山大呀。

于是坊间又有人笑话了:公民译者的意思就是不给钱,帮政府做翻译义工,薪水你们拿,搞不定的工作找义工,哪里可以这样啊?

20210118-sy front.jpg
为提升政府公共文案的翻译水平,去年成立“公民译者”群体至今已招募88人,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表示希望可召集更多人加入。(联合早报)

沈颖公布的数据很可能只是中央部门的工作量,坊间不断出现的翻译错误,其实更多是来自市镇会的公告、商业领域的告示、民间团体的宣布等等等等。

从这些领域呈现出来的翻译问题几乎数不胜数。而这现象的的确确就是语文教育栽了跟斗的结果——基层百姓已经没有能力管好自己的母语。除了华文,我相信马来文和淡米尔文也有这现象,但需要有识者证实。

事到如今,该怎么办?我觉得解决之道不妨订出短中长期三个目标。

  • 短期目标:高薪聘请优秀的各母语人才进驻中央部门,审核官方文件的翻译。老实说,现在出自中央部门的文件已经很少显眼的翻译问题,要继续把好这关。那些专才都有一定年龄,也必须负责培训中年与年轻公务员对语文和翻译的能力,补充母语不是第一语文的教育训练的不足。这些母语人才当然必须有一定资历,无论是母语教学、写作经历或文学作品,而不能仅根据多年前的一纸文凭。此外,有良好记录的业余翻译者待遇必须大幅提升,同时定期召集提出全国翻译方面的解决和提升方案,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20210118-translate.png
翻译不能仅根据多年前的一纸文凭来判断。(互联网)
  • 中期目标:必须承认母语文运用在政府部门的断层现象,对于新进公务员,必须提高录取的母语成绩门槛,每一次晋升也要重新测试,确保不荒废。但母语可以不依据种族,而是华巫印自由选择(因为考虑混血儿)。只有铁饭碗的公务体系全面开始认真面对母语的使用,母语才可能重新找到活水源泉,进而提升使用的水平。
  • 长期目标:从教育着手,延长学校母语教育的时间,提高大学入学门槛方面的要求。在公共场所普遍以四大语文传达讯息,提高母语能见度。

母语能力在多元社会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语文学习不可能离开环境,新加坡人的母语无论讲还是写,都有干瘪、不灵活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环境的浸润。塑造母语的环境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长期而言甚至会决定语文教育成功与否。

20210118-chinese class2.jpg
好的母语环境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甚至会决定语文教育成功与否。(联合早报)

以本国国情,上述中长期目标估计阻力很大,不易实现。但短期目标或许一个部门就可以推动,不妨拭目以待。

翻译是专业,把母语用好不仅是尊重自己,用得优雅更是一种美学,这样的美出现得多,对社会整体素养的潜移默化是不可言喻的。

一个语文能力普遍薄弱的国家,最大的危险是丧失思考力,这才最值得警惕。

最近接连两位关注母语的华文作家英培安和欧清池去世,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东南亚处境式微的现象也益发凸显,但这绝不是单纯的华文圈子的问题。背后更深层的意义才值得三思啊。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