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新加坡人只知欧美,不知亚洲?

更新:
2019年11月27日 19:22
新加坡大学毕业生

东风抵不过西风。

新加坡年轻学子偏爱欧美,不愿亲近亚洲。我们的领导人如此感叹。

上个周末的一个论坛上,副总理王瑞杰说,年轻学子对亚洲不感兴趣,而只向往欧美国家。

在他掌管教育部长期间,官员向他报告,每年让学生到亚洲国家交流的经费用不完,到欧美国家的经费则已经用尽,显然的,申请到欧美的学生远远超过申请到亚洲的。

2019117-heng main.jpg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在《海峡时报》每年举办的全球展望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谈到他对新加坡年轻人的看法。(海峡时报)

官员于是向他建议,教育部来个资金大转移:减亚洲,增欧美

王副总理驳回这个建议。他告诉官员:

“我不同意。应该让国人多了解亚洲。年轻人不应该假设我们身处亚洲,就懂得亚洲。经费不可转,如果要转,我可能把更多资金转向到亚洲交流的这一方。”

他也说:政府会鼓励国人到东南亚学习和工作,也将鼓励学生学习马来语和印尼语。

近年来,领导人到亚洲各地访问、开会和考察的新闻,天天都有;有别于几十年前,领导人更常到欧美招商引资、学习考察。

20191127-singapore grads.jpg
(互联网)

时代不同了,邻近国家生机勃勃,有商机,也有新知识,领导人希望国人见他们所见,并一再呼吁人们走向亚洲。

然而,许多国人还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没对亚洲动过心。

副总理说,这是因为新加坡人熟悉亚洲,不觉得有什么好学。

这样的分析,你同意吗?

你可能会说:其实,原因刚好相反。(红蚂蚁也是这样觉得)

很多国人对亚洲是不清不楚,印象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除了贫穷落后,就是肮脏混乱。

20191127-poor asia.jpg
很多国人对亚洲是不清不楚,印象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除了贫穷落后,就是肮脏混乱。(互联网)

当然,日韩等少数国家是例外。人们谈起数千里外的欧美国家,反而如数家珍,尤其是中上阶层,清楚地知道哪个地方哪个巷口有好玩、好吃、好打卡和好上学的。

所以,对于欧美,新加坡人是因为了解而爱,对于亚洲,则刚好相反:不了解也不爱。

是崇洋媚外还是外国月亮真的又大又圆?

进一步分析,应该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那就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少说的“崇洋”。

崇洋并非岛国民众专有,而是亚洲人普遍的心态。

台湾时政网站《换日线》曾有文章描绘亚洲人的“白种迷思”。

它说:

“崇洋媚外与白种迷思仍旧像雾霾般笼罩在亚洲上空不曾散去。不管是过去创造经济奇迹的台湾,还是如今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新一代霸主的中国,当地的老百姓普遍还是认为西方的月亮大又圆;西方富饶高尚的美梦,仍旧在亚洲持续发酵。”

最近在香港,这种“白种迷思”就一再在街头展现。勇武青年上街破坏公物的时候,胆敢前来劝阻他们的当地人,照例都被毒打一顿;前来劝阻的洋人,却都受到礼貌对待。这是港青下意识的反应,用不着教的。

在新加坡,在很长的一段日子,无论是招商引资,求取知识,还是寻求精神的提升,我们都绕过邻近的亚洲,飞到圣土般的欧洲和美国。那不全是“崇洋”,也是现实的考量。

20191127-graduates.png
(互联网)

然而,舍近求远的日子久了,成了惯性思维,如今想要“重回”亚洲,重新建立联系,在心理上和认知上都有重重障碍。

况且,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在网上晒幸福、互相攀比。你到哪里求学、工作和度假,都要考虑够不够glam。“富饶高尚”的西方国家当然是首选,日韩两国还算可以,而东南亚众国也只有海滩和购物,值得发到Instagram上去的,所谓的Instagrammable。

由此来看,政府劝说国民走向亚洲的大计,最大的障碍不在于资金的分配,而是难以转移的思维和心态。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