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纪念不庆祝开埠 要如何反思历史大伙心里真的没底

更新:
2019年06月12日 13:52
开埠200周年纪念钞受到民众欢迎,开展了半年的开埠纪念活动,终于在民间掀起小热潮。

钞票还是人气王。

开埠200周年纪念钞受到民众欢迎,全岛出现排队换钞的人龙。开展了半年的开埠纪念活动,终于在民间掀起小热潮。

过去几个月,纪念活动宣传不断,但是似乎走不进民间深处,没带来什么喜庆的气氛,也没成为市民饭桌上的谈资。

20190611 toa payoh notes ZB.jpg
买4D? 多多? 不是不是。这是换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钞的第一天,又见新加坡人排队的能耐了。图为大巴窑中心的星展银行外头。(联合早报)

政府有言在先:我们只纪念,不庆祝,我们因此不能期待太多的欢歌笑语、缤纷烟花。热闹的派对不是目标,历史的反思才是正题;政府希望民众同上一场历史课,借以温故知新,凝聚人心。为此,主办当局陆续提出好些精心挑选的各族先驱人物,供人景仰。

然而,许多国人自认是历史盲,还引以为荣;学校里的历史课向来也是可有可无,所以,一时之间,大家就像刘姥姥走进一个历史大观园,除了若干人物和场景似曾相识,其余的只觉陌生和新奇。至于在先驱面前,我们如何可以好好的反思历史,大伙心里真的没个底。

谁是岛国原住民?谁把宝地拱手让给英国人?

20190611 raffles ST.jpg
矗立在新加坡河畔的莱佛士塑像。(海峡时报)

当局不求热闹欢腾,显然有一些顾虑。一年多前,开埠纪念的计划一出街,还听不到喝彩声,就先听到来自不同社群的一些质疑的声音。

议论者说,虽然莱佛士眼光独到,认定这个小岛是块宝地,但他毕竟是个殖民地官员。这么隆重纪念他登陆新加坡的事迹,难道是要为殖民主义招魂?民间有此强烈看法,当局不得不慎重其事,纪念活动也就少了喧天的锣鼓。

殖民统治是个大议题,牵涉的问题盘根错节:有人探讨殖民统治者的功过,有人研究殖民主义的社会后遗症。好些问题不但复杂,而且敏感。譬如,谁才是岛国的原住民?又是谁把这块宝地拱手让给英国人?

我们究竟是在纪念200年,还是700年?

对于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不同社群似乎有不同的感触和理解。这些问题如果引起争议,新愁旧怨浮出水面,到时就很难收拾场面。或许是有这样的考量,领导人拉开活动序幕的时候表明立场:新加坡的历史有700年之久,而不是从莱佛士登陆算起,这个海岛也不是他“发现”的。

依循这个立场,官方现在更乐于讲述的是700年的历史。在福康宁山举办的大型展览,就能让你穿梭整整700年的历史。但这一来,一些数学不好的人可能觉得有点混乱:我们究竟是在纪念200年,还是700年?一场历史的反思随即掉进一个数字的迷思。

20190611 fortcanning ZB.jpg
新加坡开埠200年历史体验展设于福康宁中心,分室内的“时空旅者”以及户外的“历史寻踪”展览区,为参观者重现新加坡700年的历史。入夜后,福康宁草坪周围的好几个建筑物外墙成了电影投影布。本地电影、剧场和装置艺术家陈小东为开埠200年拍摄的四则短片,每个星期二至星期日晚上7时至10时30分上映。(联合早报)

开埠纪念令人想起 SG50,与政治无关?

此外,开埠纪念令人想起四年前的建国50周年纪念。SG50的活动引起共鸣,并在那年举行的大选为执政党带来政治红利。现在大选脚步又近了,开埠的纪念自然不免让人联想。

政府也不愿人民联想过度,已经慎重地表示纪念活动与政治无关。负责筹办的部长也保持低调,以淡化活动的政治色彩,以免好事变成了坏事。

因为顾虑重重,当局小心翼翼的安排开埠活动,还带点欲言又止的扭捏,民间的反应也不冷不热。

现在,幸好历史走进新钞,让人们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否则数百年的陌生历史,真不知如何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

20190612-Bicentennial Commemorative Notes.png
(Business Insider)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