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制假新闻不等于打压异议 不信者恒不信反映政府危机

更新:
2019年05月09日 18:16
新加坡国会昨天通过《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

你相信政府吗?

打击假新闻的《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毫无意外在国会三读通过;工人党要求公开记名投票,也毫无意外地呈现朝野对立的结果。

法令最大的吊诡,是几乎没有人不承认,散播速度如野火的网络假新闻,容易对社会造成重大伤害,特别是恶意挑起种族、宗教仇恨情绪的虚假信息,因此必须立法对付。但是,法令却引发在野党、学术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的担忧和反对。我在咖啡店听到的普遍反应都是:今后不可以乱讲话了。

20190509 fake news EPA.jpg
(欧新社)

但这显然都是对法令的误解。就事论事地说,政府制定这条法令思考得相当周密,从假新闻的性质开始(传播速度快,因此应对方式也必须快刀斩乱麻——这也引发了国会辩论时“先斩后奏”的讥讽),如何最有效地精准打击(要求信息源头刊登更正,严重的话立即取下,否则面对刑责;传播者没有连带责任),以及补救措施(不服者可以针对部长禁令提出司法复议,而且过程便利、廉宜)。

情绪上的担忧跟政府“记录不良”有关

至今,我所听到的反对意见,更多是情绪上的担忧(寒蝉效应、钳制言论自由),很少看到深思熟虑的理性反驳。但是上至学术鸿儒,下至市井小民,无不本能地对法令出现抗拒心理,甚至把法令同大选前布局的联想和阴谋论都出来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从旁观者的角度,当然容易批评;但是政府是必须负起维护社会良好秩序责任的,而假新闻的破坏力已经是路人皆知,不可能毫不作为,坐以待毙。但是法令通过,政府得到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片质疑,我只能说,这代表了令人担心的公信力危机。

从政府的解释看,法令针对的是假新闻,对政府的批评等异议不受影响,可是人民偏偏不相信。我认为这跟政府“记录不良”有关,包括自建国总理李光耀时代以来,对付异议分子打压的历史,导致民间普遍怀疑政府任何扩权的动作。

20190509 LTK2 screenshot (1).png
刘程强称对政府没有信心,一旦法案真正实施后,“政府所呈现的又会是个怎么样的嘴脸呢?” (视频截图)

修复朝野互信是第四代最重要的挑战

虽然已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后续的行动党政府也不如李光耀时代那么强势,但是间中对付异议分子的例子还是有的,包括国会辩论时提到的黄永宏当人力部长时,高调谴责陈企业和陈抗两位经济学者(他们还不算是异议分子)的情节被旧事重提,一方面表明政府其实并不够透明(学者根据不全面的数据分析得出让官方尴尬的结论,政府不满意又强势谴责,但却不反省自己一开始为何不公开更多数据让学者研究),另一方面显示这种对历史过错不公开承认和道歉的旧账,已经伤害了民间的信任感。

第四代接班进入了关键时刻,从法令通过过程的风风雨雨来看,我认为修复朝野互信,是第四代最重要的挑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