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型的政坛元老吴作栋资政最近又放了一记响炮。
上周,有一个吴资政与居民对话的文字记录长文在网络上流传,其中有一句话引发网民不满:
“所以你想要从哪里找部长?从那些每年只赚50万,那些能力(只值)一年50万的人里面(找吗)?所以(当)我找部长人选时,那些想领50几万薪水的,我不会要他。你最后只能找到非常非常平庸的人,那些在外面连100万都赚不到的人来当我们的部长。想想看,这对你来说好吗?还是最终对我们来说是更糟的?”
(So where do you want to get your Ministers from? From people who earn only $500,000 a year, whose capacity is $500,000 a year? So (when) I look for Ministers, anybody who wants to be paid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I won’t take him. You are going to end up with very very mediocre people, who can’t even earn a million dollars outside to be our Minister. Think about that. Is it good for you, or is it worse for us in the end?)
赚不到一百万就是平庸?
什么?赚不到一百万就是平庸,吴资政啊,你这么说真是很伤人心,新加坡有多少个百万富翁啊?
舆论雪球越滚越大,在国庆前夕晚,吴资政终于在面簿上发文澄清说,谈话被曲解了,新加坡人不论工资多少,都不是平庸。吴资政还说:
“那些和我共事多年得人知道,人民对我很重要,这也是我参政的原因。当了新加坡总理14年,我一直很关心,新加坡要如何前进,领导层是关键。”
然后,老吴又大谈高薪招揽人才从政的重要性。
关于平不平庸的话题,红蚂蚁认为,那纯粹是网络舆论炒作,看完文字记录,脑袋没有成浆糊的人都应该看懂,吴资政主要在谈部长薪金问题,这半句才是关键:“部长的薪水太低” ( I am telling you the Ministers are not paid enough......)
事缘吴作栋上周出席东南社区理事会的一场居民对话会时,有年长居民询问是否可以削减部长薪金或国防开支,把钱拨给年长者当养老金。对此,吴作栋认为帮助年长者的想法没错,但用削减部长薪金来达成这个目的是民粹主义的做法。
吴作栋还说,薪金低只能吸引资质平平的人成为部长,“想一想,这对你更好?还是对我们来说更糟糕?”
吴资政这番话其实只是重申政府立场,如果他举起大拇指说好!减部长薪水!那新闻才大条。
部长的薪水太低?普通民众难接受
这个行动党说过千遍也不厌倦的话,虽然有一定逻辑支撑,但情理上估计还是很难让普通民众接受。
几百万是什么概念?对一个已经领取百万年薪的大官来说,肯定不多,银行的存款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个零了。对一个只领取几千块、甚至几百块月薪的人来说,这可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你还说这不多?简直讨骂。
吴资政这番老调言论也意外勾起网民尘封了13年前的记忆。2005年,全国肾脏基金会(NKF)镀金水龙头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吴作栋夫人语出惊人说,时任NKF执行理事长杜莱的60万元年薪,只不过“是一粒小花生米”(小数额),因为他管理的是一个数千万新元捐款的慈善机构。
这“妇唱夫随”引起反弹。60万绝对不是“湿湿碎”,据媒体当时报道,吴夫人过后对她的谈话感到后悔。现在吴作栋也事后澄清了谈话。那么,我们又回到那一个常青树话题:部长薪水多高才不算低?
要和私企竞争,政府高薪养廉及吸引人才
先耐心听一些大道理,了解政府为何坚持要给政务官和高级公务员高薪。(否则直接跳过下面四段):
新加坡是一个以功绩制度为基础的精英主导的公务员体系国家。政府特别重视人才,认为内阁成员的素质高,责任重,应该给他们较高的报酬。同时,“小红点”小国寡民,求才不易,政府还要面对来私人企业“挖墙角”的挑战。所以,1994年政府向国会提交白皮书,建议部长和高级公务员的收入,应该与本地私企顶尖专业人士相比较,并跟私人企业界保持一致的进度。
以高薪养廉和吸引人才的做法在2011年大选期间引起争议,人民行动党在那次大选中惨失一个集选区,政府在大选后成立独立委员会检讨部长薪金。
据《联合早报》报道,委员会提出把总理年薪减36%至220万元,总统年薪减51%至154万元,而初级部长的年薪标准比2010年减少37%至110万元。政府后来也接受了这些建议。根据国会2012年通过的新标准,初级部长的年薪应采用收入最高的1000名新加坡公民的年薪中位数为基准,再打折40%。
去年,独立委员会再次检讨现有部长薪金制度,并提出与市场走势保持相近步伐,将初级部长(MR4级)的年薪上调9%,从原本的110万元增至120万元。不过,副总理张志贤今年初在国会上指出,政府现阶段不打算落实委员会建议,继续保持现有较低的部长薪金水平。
唐振辉当高级政务部长 年薪从200万变50万
用大白话说,如果不是政府刻意冻结,部长的薪水原本应该更高的。我们需要超强百万大脑起当部长,否则“给花生只能找来猴子”,找不到顶尖人才当部长,终究国家和民众都要付出代价。
那么,部长的薪金,多高才是高?这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更是一个涉及观感和角度的问题。官民之间的想法差距可以这么归纳:高得合理 VS 高得离谱。
吴资政现场抛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律政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
这位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放弃原来200万元的高薪,担任政治职务,如今年薪缩水75%,只有50万元。将来若能成为正部长,年薪就是100万。唐振辉曾征询吴资政的意见说,他有房子、父母和岳父岳母要供养,是否该接受李显龙总理的邀请,担任政治职务?最终,唐振辉选择为人民服务。
高得合理 VS 高得离谱
这个例子有没有说服力呢?这似乎是一个近乎“活雷锋”的课堂教材,但从网民的评语判断,恐怕引起的反弹其实还更大些。为什么?
第一,说明新加坡的贫富差距非常大。蚂蚁孤陋寡闻,一个月只赚几千块,一听到一个顶尖律师竟然年薪200万,心里非常不舒服。
第二、有哪一个夹心层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每个月当“房奴”?就只有唐律师一人要要养父母和岳母、供房子?更何况,如果连一个赚50万元的政务部长都会感觉到生活压力,那有没有想想那些一个月只领几千块、几百元薪水的低收入家庭,他们的压力肯定千倍重。面对高涨的生活费,他们怎么办?这说明新加坡的生活费真的是太高了。
个人角度还是国家角度?
因为站在不同的思想高度,高薪是“高得合理” 或是“高得离谱”,答案非常明显。
政府高层从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坚定认为百万大脑是重要的将才,一定要用百万去招揽,所以高薪是“高得合理” 。站在一个月薪微薄的普通民众的角度去思考,几千块钱都在养父母、养岳父岳母,供房子,养孩子,你部长要用上100万或50万年薪来完成一个普通小市民几千、几万块完成的事,那你的高薪就是“高得离谱”。
报酬和惩罚是否都与私企看齐?
政府一再用私企的工资水平来解释为何一定要给部长高薪,否则难吸引人才。吴作栋还透露,他曾尝试“挖墙脚”,请两名年薪分别高达1000万元和500万元的私企人士从政,结果遭拒绝。
红蚂蚁认为,高职位、高压力、高薪酬,这是一个合理的“一条龙”工作配套。但如果政府要和私企看齐,那就必须是全方位的看齐,不能只是好(报酬)的方面对等,坏的方面(惩罚)也要看齐。
除非你自己当老板,在私人企业不管犯下大错小错,很多时候都要被问责或是受惩罚,甚至被炒鱿鱼。请问领上百万高薪的部长们是否也如此?如果是,那百万年薪就算是“高得合理”,否则就是“高得离谱”。
唐振辉压力不小啊
现在,唐振辉要面对不小的压力了。大家现在都知道,从后座议员直接出任高级政务部长的唐振辉现在领年薪50万,一旦他当上百万薪金部长时,舆论焦点一定放在他身上:这个百万部长能不能胜任?他做了什么伟大的事,竟然能领百万年薪?一旦他领导的部门出错,舆论肯定万箭穿心。
小市民一般的想法是这样的:对一个领50万、100万年薪的人来说,减少25%甚至50%都不会割下他一块肉,顶多只是少去高级餐厅。对一个低薪且在生活线上挣扎求存的人来说,多加他25%甚至50%的薪水或补贴,那简直就是沙漠中遇湖水,助他脱离困境。当然,小市民肯定无法想象高薪人群的开销有多大。能赚100万,他住的就不是几十万的组屋,开的就不是几万元的小车,吃得就不是几块钱的普通饭盒。
我不懂你的圈子,你也不懂我的圈子
只能说贫富之间,精英与草根之间,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不懂你的圈子,你也不懂我的圈子。草根说,不要烦我,只要你百万大脑把工作做好,不要整天来加价加税,我就万分感谢了。精英说,请相信我,那百万薪水不是白拿的,都在努力干活。
吴资政在最新帖文中说,薪水不是政府在找寻部长人选时的第一考量因素。品性、奋发精神、献身精神、无私精神、实际才能、能干与否,过往表现,这是七大主要考量因素,头四项是决定性因素。
我们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建国一代,基本上都让人看到了他们确实具备那七大特质。但我们年轻一代的部长,特别是第四代领导班子,是不是都具备上述特点?这有待时间证明,目前还看不到。
我们不是要展开全国对话会吗?第四代领导人不妨问一下民众,部长的薪水是高得合理还是高得离谱?双方坦诚交流,看看彼此的观点是碰撞出火花还是火药。虽然最终未必能消弭鸿沟,但至少要理解一下,为何这个百万薪金问题经常成为舆论炒作课题,特别是选举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