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故障没修好就来加折叠座位 网民当然要骂

更新:
2018年08月10日 16:40
Tip up seats

对陆交局与SMRT深表同情。

地铁新闻又上报纸封面了。

且慢,不是坏消息。至少在SMRT和陆交局的眼里,这是好消息。

两辆设有折叠式座位的新列车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投入到地铁南北与东西线的服务中。陆交局昨天就邀请各家媒体到大士车厂参观这项新设施。

新列车将有六节车厢,每节车厢设有12个折叠式座位,即整列列车共有72个可供折起或放下的座位。据悉,除了已经运抵我国的两辆列车,还有10辆同类列车将在今年内从中国青岛运来,并在明年投入使用。

出乎红蚂蚁预料的是,乘客并不能自由选择座椅的开合状态。这些座位的开关由列车长或地铁职员控制,他们可以在列车运作前根据客流量需要,决定要不要收起座椅。

因此当一列列车的折叠式座位在繁忙时段全部收起时,列车可多容纳100名乘客,为每趟地铁的运力提升6%,达1700人。

20180301_tipup.jpg
这些座位只能由车长或地铁职员在列车运作前决定是否将座位折起或放下。(海峡时报)

闲时增加座位,忙时腾出空间。这样的做法能照顾到不同时段的各种需求。但让业者始料未及的是,新闻一出,网络上骂声远远盖过赞扬声。

红蚂蚁整理了一下,网民的反应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消息公布后,许多网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鬼?

不少网民最初以为地铁增设的座椅与目前巴士一些座椅一样,随放随坐,并没有意识到无法自主操控开关。他们直言:没人会为了腾出更多站立空间,在上下班尖峰时段主动让出座位而全程站着的。

当他们弄清楚折叠式座位的运作模式时,又转而责怪:这一定是那些从来不需要挤地铁上下班的高薪公务员(兼奖学金得主)吃饱饭没事做时想出来的的笨主意!

有人戏谑道:你不如摆张地毯让全部人都能坐在上面?更多人则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把添置折叠座椅的费用用在增加更多扶手和把手上,来得更实际……

红蚂蚁在日本、巴黎、纽约等地的列车上都见到过各类折叠式座椅,为何偏偏在新加坡推出类似设备,却引起骂声一片?

20180301_japan.jpg
日本地铁的装折叠升降长椅。(推特)
20180301_japan2.jpg
日本地铁的装折叠升降长椅。(推特)
20180301_nyc.jpg
纽约地铁的可折叠座椅。(互联网)
20180301_nyc2.jpg
纽约地铁的可折叠座椅。(互联网)

一句话:没有把钢用在刀刃上。

在通勤者(包括红蚂蚁在内)看来,决定车厢拥挤与否的最大原因在于高峰时期列车的班次频率、准点程度以及可靠性。班次频密、准时到站及开出,并确保运行时不出现故障,自然可疏导地铁客流。增加可折叠座位充其量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并非人们所期待的“雪中送炭”。

因此原本出于惠民目的而施行的措施一经公布,公众观感是业者避重就轻,没有潜心改善地铁最被诟病的故障频发问题,不专注提升行车质量,而是把钱用在可有可无的地方。

作为最直接影响国人每日出行质量及上下班情绪的服务供应者,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并用放大镜检视。要说陆交局也是挺可怜的,不做也错,结果做了也错。SMRT也苦恼啊,乘客抱怨地铁座位不够,我给你加不就皆大欢喜了吗?结果还是被骂,这不是“做神也是你,做鬼也是你”嘛。

但在大众仍未忘记去年因各种天灾人祸(主要是后者)导致地铁多次大面积故障与延误所带来的不便与愤怒的记忆时,这些大费周章请媒体跑到西部参观拍摄的消息不宜做大做多。不如低调一些,等真的做出成效来,再与公众分享也不迟。

SMRT近来在员工间推行日本改善法(kaizen),鼓励职员积极提出建议,改善日常工作流程,并最终提高生产力。或许这套理念也能在乘客中沿用。下次作出类似决定之前,不妨询问最直接的使用者——也就是通勤者的经验与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改善硬体与软件设施服务的过程当中,说不定也能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呢。

不过啊,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提升地铁系统,减少列车故障。不然只会引来乘客和网民的谩骂,入选吃力不讨好的经典教材。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