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选总统“保留机制”:没有“零代价”的制度改革

更新:
2018年08月10日 16:49

政府只要它保送的哈莉玛顺利地坐上总统宝座,她是否100%纯马来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政府借一个非华人总统的事实提醒全世界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国家,这个提醒尤其是针对某个大国。

昨天,911(9月11日)的傍晚选举局公布,“总统选举委员会只发出一份民选总统选举合格候选人证书。”意思浅浅,这句话确认了政府力荐的前国会议长哈莉玛已经成了“准候任总统”,一切都如人们所料,没有意外,没有惊喜。

从一个积极的角度来看,新加坡的政治原本就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不会叫人措手不及,不会叫市场乱成一团。

政府之前的布局已排除了民选总统的不可预测性,这个布局也许开始于哈莉玛之于几年前被推举为议长。议长之尊的身分为哈莉玛的资格加分,让她得以在几年后的今天“临危受命”,应时代的呼唤,成为一个新加坡人久违的马来族总统。

这之前有关她的马来种族“成分”不够的一切质疑,随着她坐上了总统位子,久而久之,将变成一个次要的问题,国人将以她在位的表现来评价她。她若能迅速地建立起亲民形象,做一个全民总统的同时,又能在国际上提高新加坡的形象,那不管她的血液里的马来成分只有50%,60%,她还是一个好总统。如果她做得不好,她就算是110%马来人又如何。

在祥子眼中,哈莉玛就是一名时时刻刻都戴着头巾的标准马来妇女形象,就算是她被爆出她的已故父亲是印度人,她给我的马来妇女形象并没有打折扣。以前,我也未曾听过我们的马来社群质疑她的马来人身份,若她当上了总统之后,马来社群反而不能接受她,这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民选总统的“保留制”在新加坡一向强调的meritocracy 之下,有一定的矛盾,政府要自圆其说,费了很大的劲。马来社群中最感到不爽的应该是,马来人必须在制度化的保送下才有机会进入总统府,而不是在一场“公平”的竞选下证明马来精英的能力。马来精英的这个情绪也许不容易消失。

因此,哈莉玛的身上背负的压力将比历届总统还重,她必须比其之前的总统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执行在民选总统的机制下的给予的使命。

政府在民间不小的反对声中,力推总统选举的保留制,正如沈泽玮所分析的政府将付出一些政治代价,如社会分化、未来的选票支持率会降低等等。我相信政府也明白它必须付出一定的政治代价,计算过得失才去做。

其实,任何涉及宪法的制度改革,如非选区议员制、集选区制、民选总统制等等推出的当初也经过轰轰烈烈的争论,即使是执政党本身也并非完全意见一致。政府推出种种制度性改革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针对性和目的性强。任何重大的改革都不可能是“零代价”,只要能达到目的,政府可以不惜代价去做。

在网络和资信发达的今天,总统保留制引起铺天盖地的批评就不足为奇。那么,政府力行保留制的目的是什么?是如民间普遍认为是要堵死陈清木吗?要达到这个目的,政府只要根据时代发展提高候选人的资格要求,如把候选人的拥有股权权益提高就足以把陈清木拒于门外。

祥子大胆地说:政府只要它保送的哈莉玛顺利地坐上总统宝座,她是否100%纯马来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政府借一个非华人总统的事实提醒全世界新加坡不是一个华人国家,而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这个提醒尤其是针对某个大国。

新加坡下一任总理仍将是个华族,这基本上已成定局,总统位子由非华族补上,此正其时。在政府放眼未来的精心部署中,一个非华族总统是目的也是策略。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