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新加坡出现了一个异常的现象:
社区里接连发生了几起持刀伤人案件。
先是在去年12月20日,一名61岁男子在白沙西厦的一家手机饰品店,用一把菜刀砍伤三人,案发隔天嫌犯被控企图谋杀罪。
该事件引发高度关注,也是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的国务资政张志贤当晚赶紧在脸书发文,指这不是一起随机事件,而是双方有过节引发纠纷,相信他是借此来安抚居民不安的情绪。
时隔12天,即2024年开年第一天,乌节中央城(Orchard Central)购物商场在凌晨时分又发生一起持刀伤人血案。
警方调查发现,一名30岁男子疑因与另一名18岁男子互瞪后,拿出一把不明的工具袭击他,之后再刺伤另外四男一女,六名受害者都被送院治疗。
1月11日,一个15岁青少年闯入巴西立一家包子店企图打抢,更亮出利器,导致56岁的包店老板娘受伤,伤口长约五公分。
不到一个月后,2月初位于女皇镇一带又多一起持刀案,一名20岁男子用一把水果刀和一把菜刀伤人,七名受害者包括一名六岁女孩。
平均每两天就有一起持刀罪案?
三个月内就发生了四起持刀伤人案,无疑让不少居民担心个人安危,并关注住家附近的治安。
一名育有三个年龄介于8岁至14岁孩子的公众告诉媒体,在网上得知这几起事件后,让他更意识到暴力纠纷,但也加剧了他的担忧。
“这非常令人震惊……这类(事件)加剧的速度也很快。”
2022年4月,时任内政部兼永续发展及环境部政务部长的陈国明指出,2017年至2021年间,每年平均约有150起持刀案件,包括谋杀、抢劫、骚乱和严重伤害罪案。
尽管五年来的案件数量保持稳定,但从另一方面看,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
数据也显示,超过六成的持刀案件发生在公共及商业场所、36%发生在住宅区,另有约3%发生在教育机构和场所。
当局也揭露,2023年1月至10月携带攻击武器通过航空管道带进新加坡的案件,与2022年同比增加了67%。
根据新加坡法律,在腐蚀性和爆炸性物体和攻击性武器法令下,未经合法权限或目的在公共场所持有武器者,可被判入狱长达三年,及鞭刑六下。
然而,单靠法律制裁公共场所的持刀行为,是否未能起到阻吓作用?
全面禁刀难落实 嫌犯年纪引关注
有议员就曾在国会上提问,是否能在学校、公共场所,及商业场所,全面禁止公众持有任何刀子、剃刀或利器?
陈国明在答复时说:
“任何监管措施都应经过校准,许多平常会使用的物品如餐刀等,也能用作攻击性武器。我们必须实际一些,不应过度监管这些工具。”
他也补充说,本地有法律来处置那些由于某种精神疾病以致犯罪倾向较高的人士,罪案范围就涵盖持刀案件。
另一方面,年轻人涉及持刀案件的概率,也在国会上被议论。
数据发现,2017年至2020年间,共有131名年龄未满18岁的嫌犯,因持有攻击类武器被捕。
有议员呼吁政府,应探讨采纳更广泛的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暴力问题。例如,更全面地维持公共安全,如教育宣导、心理健康援助,以及关注其他可能会造成暴力行为的社会因素。
针对近期的几起伤人案,有公众说,有必要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
“在其他国家,我经常会看到保安在购物商场的入口处,留意是否有任何可疑人物。但我们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安排)……可能大家就觉得很安全。”
除了持刀,人们能通过哪些管道购买或获取刀子或其他利器,尤其是那些受管制的武器,或许也能有助于减轻罪案的发生。
目前受内政部管制的武器包括:
- 剑
- 长矛
- 矛头
- 匕首
- 刺刀
- 指节器
- 弹刀
- 其他具有危险性的弓箭
但如同陈国明部长所说,一些刀子如菜刀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被使用,所以也不大可能禁止未成年者购买刀子,或要求每个买刀的顾客都必须说明用途。
与其制定新法律,当局或许更应关注人民的心理健康,避免一些人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触发暴力行为。
只能说,要减低持刀案的发生,没有一刀切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