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流走,一年又快要过去,但对新加坡人来说,从2023年准备要踏入2024年的心情,在某一点上和去年跨年的感受有些相似:
赶在12月31日之前,先把一些较昂贵的东西买下,省点钱。
就算还没有这个冲动,下一句就可能让你改变主意了:
继2023年从前一年的7%调高至8%后,我国消费税(GST)将从2024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高至9%。
迈入2023年年底,媒体就陆续报道国人如何为了消费税上调做好准备。
网上一片怨声载道也是预料中的事,但即使荷包一再“受罪”,时间还是会向前推移,不愿面对的始终还是会到来。
商家又是如何看待GST第二度上调?红蚂蚁综合消费者反应和业者接受媒体访问的内容,发现GST增加1%前夕,商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 “迫不及待”提早挨骂型
成本是做生意最重要的考量之一,成本一提高,商家就涨价,借此将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是常有的事。
但时机也同样重要,一些商家近期涨价,让一些顾客很难不质疑,他们是不是在消费税还未调高前,就“主动”提高价格。
有眼尖的消费者发现,不少本土品牌已经加入这个行列,包括售卖点心炸物的老曾记,以及南洋咖啡连锁品牌亚坤和土司工坊。
来看看这三家业者部分产品的价格调整:
- 老曾记:所有食品调涨1角至2角钱;
- 亚坤:一份A套餐(四片牛油咖椰烤面包+两颗半生熟蛋+一杯饮料)从5元6角涨至6元3角;
- 土司工坊:涨幅介于2角至4角钱不等
虽然增幅看似不大,但对一些顾客来说,增加几角钱已带来不小的影响。
对此,一些网民在网上讨论区说,“两年多内就涨约三成”、下来可能“久久一次”才会光顾这类店家,甚至调侃“比吃一顿快餐还贵”。
更有人担忧,待9%消费税正式生效后,业者说不定再次调整价格,让顾客承受“双重打击”。
有业者回复媒体询问时说,近期调整价格,主要是因为运营费用受影响,如食品供应成本、租金上涨、劳动力短缺等,但业者承诺,会继续保持产品的品质。
② 担心涨价后钱更难赚型
有一部分商家的顾虑是:
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是人们每天或定期需要的,消费税进一步上调时,消费者必须缩紧预算,因此担心生意受到冲击。
本地一些实体书店业者,就自认属于这类非必要服务。他们现今已面对的挑战就包括,租金增加、印刷成本上涨、来自电商平台的竞争等。
据业者观察,另一个会导致利润递减的关键是,新加坡的爱书一族也有下降的迹象。
雪上加霜的是,一些实体书籍的标价目前逼近30新元,2024年如果要到实体店买本书,很多人可能会考虑再三,不像过去说买就买。
为此,业者不得不做出某些取舍,避免生意严重受挫。
例如,即使顾客不管购买什么书籍都必须缴付9%消费税,但有商家选择从2024年起只调整新书价格,现有书籍的价格维持不变。
与此同时,部分小型书店虽然无须征收消费税(应税营业额未超过100万新元),但还得承担税务上调造成的成本压力。
这是因为他们选择承担出版商和供应商收取的更高税务,不将之转嫁给消费者。书店利润份额因而减少了,从原本每本售出书籍税前所得的40%,减低至29%。
相比之下,本地剧团售卖的戏票价格尽管包含消费税,但一些业者暂时还不这么担忧2024年的情况。
一些剧团业者现阶段也不会涨价,只希望来年生活成本上涨后,来自公众的捐款不会受到大幅减少,毕竟这些款项对新加坡剧团的运营至关重要。
③ 暂不“跟风”共克时艰型
正如上述剧团的决策,本地一些商家最近也宣布,步入2024年暂时不会因消费税上调而涨价,望能协助缓解公众的财务压力。
生活在新加坡的蚁粉,一定要好好记住下列好康:
- 巨人超市(Giant)从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吸纳700种必需品额外一个百分点的消费税。这些必需品包含新鲜食材、杂货、个人护理用品、家庭用品等;
- 职总平价集团2024年上半年为500种生活必需品,吸纳额外一个百分点的消费税,包括自家品牌和其他品牌的蔬果、肉类、家用产品等;
- 昇菘超市旗下所有分店将在2024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部分商品提供1%折扣;
- 宜家新加坡(IKEA)从1月1日起承担实体店和网店的消费税上调,为期一年;
私召车业者Grab也在12月29日宣布,从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承担额外1%消费税,以减轻私召车司机的负担。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将在2024年2月16日,发表财政预算案声明。学者预计,预算案料会聚焦应对生活费上涨的问题。
到时“财爷”会不会再派糖,让消费税上调不至于使得消费者太过吃不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