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上个月27日发布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本地家庭债务总额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已连续八个季度下跌,并在今年第三季降至过去10年来的最低水平。
但各项数据中,有个需要稍微注意的地方:
本地家庭第三季的个人存款率稍跌至34.6%,同比下滑0.5个百分点。
存款变少的首要原因不会让人太意外:
顽固的通货膨胀。
经过几个月稍微缓和后,新加坡的整体通胀率再次从9月份的4.1%上扬至10月份4.7%。
排除私人交通和住宿费,和一般国人生活更息息相关的核心通胀率也从9月份的3%,上升到10月份的3.3%。
当人们必须在百物价涨时期掏出更多钱购买民生用品,能够储蓄的钱自然会变少。
但还有另一个因素,导致国人存款率降低:
旅游的开销增加了!
本地通胀数据显示,度假费用10月同比增长了7.8%,为众多项目中第三高,增长幅度仅排在私人交通(11.7%)和酒精及烟草(11.1%)之后。
除了使国人存款率下滑,旅游消费增加也推高了国人未还清的信用卡余额。
出国人数几近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毋庸置疑,新加坡人绝对是热爱旅游的民族。
疫情退散已有一段时日,但国人的报复性旅游热潮似乎仍在持续。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今年首10个月,以海空方式出境的国人达711万人次,已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515万人次,且已达到疫情前2019年首十个月的近八成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数字尚不包括以陆路方式出国的国人。
若加上到彼岸享受“三倍”乐趣的新加坡人,数字绝对更可观。(而且现在都快到3.5倍了,不知快乐有没有加倍?)
毕竟,新柔关卡愈来愈令人咋舌的交通流量,除了前来本地赚新元的马国人,涌入马国消费玩乐花马币的国人相信也“贡献”不少。
马国当局就指出,截至今年9月,新柔两座陆路关卡的通关人数已达9800万人次,预计年底会达到1亿3600万人次,回到2019年冠病疫情前的水平。
趁新元强劲趴趴走
究其原因,除了新加坡人骨子里热爱旅游的天性,另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无疑是:
新元实在太强势了!
为了跟上美国联储局的加息步伐,以及缓解输入性通胀,新加坡金管局自2021年10月以来,已多次收紧货币政策。
相关货币政策使新元保持相当稳健的步伐,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节节败退之际,新元所受到的伤害相对小了许多。
随之而来的好处,当然就是出国变得更便宜了。
在国人普遍爱去的旅游景点当中,包括日本、韩国、泰国、台湾、澳洲、新西兰等国家地区的币值,过去一年来几乎对新元全线“溃败”。
其中,日本的货币跌势最惨重,单看近一年来新元兑日元的汇率,日元就已跌了7.8%,高峰时期甚至一度达到10.8%水平。
若非日本央行近日放出可能结束负利率政策的风声,新元兑日元的汇率恐怕还会节节攀升。
此外,新元兑韩国的汇率也比去年同期上升2.1%,近一年峰值一度达4.5%。
再看看也在新加坡人旅游口袋名单的台湾:新元兑新台币近一年来升了3.3%,高峰时期更达5%。
泰国泰铢兑新元的汇率,则比去年同期贬值了3.67%,峰值一度达5.6%。
就连旅游费用本来较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赚新元的新加坡人也能享受到以更低费用玩翻当地的好处。
澳元过去一年兑新元贬了4.6%,新西兰元兑新元汇率则下滑了5.2%。
最后当然更不能不提邻国马来西亚。
令吉兑新元近一年来狂贬7.4%,如今1新元兑换3.5令吉已非天方夜谭。
总的来说,新元强势塑造了一种“不玩白不玩”的氛围,“kiasu”的国人又怎会轻易错过?
红蚂蚁的小伙伴说,按照“女生计算法”,新元强劲还不出国就“亏本”了。
嗯,果然是怎么算都不亏,只要能将消费行为合理化就是好计算法的神逻辑。
也有小伙伴表示,既然横竖都得出国,当然要趁新元强滚滚时趴趴走。
乍听之下也颇有道理。
说不定在强大新元加持下,出国旅游的消费会比在新加坡来得更划算?
这或多或少说明了国人生活费再高,出国旅游也不能少的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