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六(10月14日),红蚂蚁接到朋友的“求救”电话:
“我在你家附近吃饭,你可以过来帮我结账吗?”
别误会,朋友不是想敲诈,而是真的“身无分文”。
因为新加坡两大银行——星展银行和花旗银行的数码及线下服务都同时出现中断,历时超过18小时。
朋友既不能刷卡付款,又无法从提款机取钱,身上的现金又少过5元,也真够狼狈的。
好在红蚂蚁有其他银行的信用卡,钱包里也有足够现金,才有办法向朋友伸出援手。
说好的无现金社会呢?
其他新加坡人可没那么幸运了。
网民Sunthory出外买晚餐时发现无法提款,电子支付应用PayLah和PayNow也不能使用,不巧母亲去了马来西亚,独留他一人在家。
他原本打算找亲友借钱,却发现乘搭公共交通使用的银行卡也“背叛”了他。
钱包里只剩1元的他,只好拍TikTok视频请求网友“施舍”:
“没钱,没人生,没爱情,什么都没有。我需要帮忙,我真的很饿。”
IM BROKE PLS DONATE ME FOOD
跟朋友外出吃饭的翁予曈(20岁,学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她以为现在已经迈向无现金社会,因此平时出门都不带钱包,没想到没有现金会那么不方便。
“跟朋友点了晚餐才发现银行服务故障,我当时很害怕,以为要去洗碗了。还好服务员很热心,提议帮忙先买单,她说她相信我们。”
受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消费者。一些商家说,单是星期六就损失近10%的营业额。
垂直农场Sustenir平均每天通过线上平台会接到100个订单,银行服务中断直接断了它们的财路。
销售主管阿索坎(Kala Asokan)接受亚洲新闻台访问时说:
“我们采取‘现买现取’的模式,身上没现金的顾客无法立即付款和取货,结果我们失去10到12个订单。”
银行数据中心竟然外包?
星展银行可说是“前科”累累。
今年3月29日,星展银行的数码服务因出现程序错误,故障长达10小时。
5月5日,星展银行的数码服务和自动提款机服务,又因程序编码出现人为失误,导致系统容量大幅减少,服务断断续续,花了近七小时抢修。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当时警告,在短期内发生两次故障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调高对星展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增至16亿新元。
原以为这会起到阻吓作用,没想到时隔五个月,又发生今年第三次大故障。
星展银行的初步调查结果,更是揭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情况:
原来星展银行的其中一家数据中心,早已外包给一家美国供应商。
据《海峡时报》报道,这项合作协议是在2017年11月签署。
供应商易昆尼克斯(Equinix)成立于1998年,是在美国上市的一家数码基础设施公司,在全球设有超过220个数据中心,包括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易昆尼克斯今天(10月16日)答复亚洲新闻台询问时解释:
其中一个数据中心在进行系统升级时,因冷却系统出现技术问题,导致部分机房的温度升高,连带影响到客户服务运作。
原来,千错万错,都是系统太热的错。
基于保密条款,易昆尼克斯不便透露其他受影响客户的身份,只证实星展银行是其中一名客户。
不过,网络状况监测网站Downdetector的数据却显示,电信巨头新电信(Singtel)与星和(Starhub),以及社媒平台WhatsApp、Instagram和脸书,星期六也一度无法使用。
难道这纯属巧合?
超过九成中小企业采用电子支付
尽管星展银行在服务中断后,曾多次在脸书发文更新事态进展,并强调客户的资金和存款安全无虞,但一年内“凸槌”三次,难免还是会打击客户对银行的信心和观感。
自2014年首次提出“智慧国”发展愿景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大力推动电子支付转账,如今也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上周发布的首份《新加坡数码经济报告》:
去年有92.8%的中小企业已经采用电子支付,比起2018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随着电子支付日渐普及,包括银行在内的服务供应商是不是也有社会责任,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让消费者和商家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