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每三名肾衰竭患者中,就有两人是糖尿病引发的,比率为全球之冠。
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和糖尿病发病率升高,患上末期慢性肾病的患者有增无减,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小的医疗负担。
肾病患者一年的治疗费可高达2万5000新元,以本地目前9000名洗肾患者计算,每年医疗开支超过2亿2500万元。
肾衰竭患者10年内激增四成
普通人有两颗肾脏,大小跟拳头差不多,位于腹腔后方,肋骨下方。
肾脏的主要作用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再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肾脏也有调节血压,制造红血球和保持骨骼健康的作用。
当肾脏无法正常操作时,身体就无法有效排出水分和废物。一旦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堆积过多,就可能导致细胞和器官受到永久性伤害。
新加坡肾病注册局的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本地新增2249名肾衰竭患者,比起2011年的1587人,激增超过四成。
预计到了2035年,21岁以上的新加坡人当中,近四分之一可能患有慢性肾病,而且超过一半未被诊断。
新加坡中央医院肾脏科高级顾问医生郭家良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指出,慢性肾病分为五期,但前四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
直到第五期恶化成肾衰竭时,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呕吐
- 食欲不振
- 皮肤干痒
- 呼吸困难
- 脚肿
- 尿血
- 尿蛋白
换肾可活多10年 洗肾多六年
65岁的谭先生八年前在英国旅游时,忽然感到疲累,喘不过气。这对平常热爱运动的他来说,不太寻常。
回国后,他到诊所进行体检和验血,才发现患上第三期慢性肾病。
虽然谭先生之前已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但患上慢性肾病的噩耗还是让他既震惊又失望。
“我的思绪一片混乱,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确诊数月后,谭先生参与一项国际临床试验,尝试了一款新研发的肾病药物,使病情稳定了两年。
不料,去年他的病情又急转直下,只好开始洗肾。
郭家良医生警告,当肾病恶化成肾衰竭,患者就必须洗肾或换肾,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不过,要找到适合的肾脏或捐赠者没那么容易,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因此多数肾病患者选择洗肾。
有的患者也因为恐惧而选择逃避,迟迟未做决定而耽误了治疗。
“多数患者得知必须洗肾时,往往感到震惊和措手不及,他们没想到病情会恶化得那么快。我遇过一些患者,因血肌酐指数忽然飙升到500以上,半夜被送进医院,立刻开始洗肾。”
换肾可以维持肾功能超过10年,洗肾则有“洗水”和“洗血”两种方法,平均可延长寿命六年。
俗称“洗水”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将透析液灌入患者肚内,把血液里的毒素和废物引流出来。
这个方法必须连续进行,每天更换三到四包透析液,但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不必安排时间赶到洗肾中心。
不过,插入腹部的永久性导管会有部分突出体外,对身材和形象造成影响。
“洗血”指的是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把患者体内的血液引出来,用人工透析仪器清除尿毒素,再把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
患者每周必须进行两到三次,每次四至六小时,才足以净化血液。每次洗肾都要扎两针,一年下来就是300多针,千疮百孔的手臂上留下永久性的肿块和疤痕。
不过,血液透析仍是主流的洗肾方式。在全国肾脏基金会(NKF)接受洗肾治疗的患者中,约八成选择血液透析。
全国肾脏基金会指出,目前每月收到的新增洗肾申请多达100份,比起五年前翻倍,似乎预示着一场“肾病海啸”。
转介到新加坡中央医院肾脏科的慢性肾病患者,也从平均每年4000多人,攀升至去年的1万8000人。
40岁之后 最好定期验血验尿
洗肾和换肾,主要是为了取代患者肾脏的部分功能,预防及延缓肾衰竭。不过,当损害已不可逆转时,洗肾和换肾也于事无补。
郭家良医生提醒,最根本的方法还是从年轻开始预防慢性肾病:
-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
- 不抽烟,少喝酒。
- 定期运动,保持标准体重。
- 每年体检至少一次,有家族病史的人在40岁之后,最好定期验血和验尿。
从40岁开始,肾脏功能每年会递减0.5%至1%。如果功能降到60%以下,就是慢性肾病。
验血是为了检测血肌酐指数是否正常,如果指数比正常水平高,就代表肾功能可能低于50%。
验尿则是为了检查尿液中是否有白蛋白(albumin)。当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受损,白蛋白就会从尿液中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