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一向以热情好客著称,至少红蚂蚁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在今年的“全球最友善城市”调查中,新加坡虽在亚洲名列第一,全球却仅排第16名。
对于在各类全球排行榜上一直是“资优生”的新加坡,这个排名似乎有欠理想。
先来看看今年名列前十的城市:
- 多伦多
- 悉尼
- 爱丁堡
- 曼彻斯特
- 纽约
- 蒙特利尔
- 墨尔本
- 旧金山
- 都柏林
- 哥本哈根
单是前八名,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就各占了两个席位。
这项调查由网络语言学习平台Preply展开,根据53个城市对外籍人士的友好程度,计算出“社区精神指数”(Community Spirit Index)。
“有效沟通是培养社区精神的关键,有助于促进互信和理解,打破隔阂,搭建桥梁。社区凝聚力可以让初来乍到的外籍人士更快适应新环境,建立归属感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社区精神指数涵盖六大指标:
- 回客率:对当地留下良好印象,会再次到访的访客比率。
- 服务人员友善程度:访客在酒店住宿评论中提到“友善”(friendly)一词的比率。
- 对社区的尊重:人民生活环境是否安全。
- 多元包容: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LGBTQ+)是否享有平等权益,社区是否接纳和支持他们。
- 幸福指数:人民整体上是否感到幸福和健康。
- 共同语言:人民是否说得一口流利英语,与外籍人士沟通是否容易。
可惜的是,新加坡在多个项目的得分都处于“中段班”,没有一项是特别突出的。
“多元包容”更是新加坡的“致命伤”,在20大城市中排名垫底,仅获50分。(名列十大的城市都获得超过80分。)
这里的“多元包容”针对的不是种族宗教、低收入或特殊需求者,而是性取向。
上个星期六(6月24日),“粉红点”(Pink Dot)集会再次于新加坡的芳林公园举行。
这个国际上的常年集会,目标一向很明确,就是争取社会对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的认同。
“粉红点”集会已经步入第15个年头,而新加坡国会也在去年11月废除《刑事法典》第377A节条文,男男性行为不再是刑事罪。
这虽然显示社会风气正在逐渐转变,但比起榜上其他西方国家,这一群体要在新加坡争取社会认同和政治上的存在感,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幸福要靠自己争取?
“幸福指数”是新加坡的另一个弱项,得分仅6.49,排名相当靠后。
(蚁粉下次出国,可以考虑这些得分最高的“幸福城市”:哥本哈根7.53分,以色列特拉维夫7.46分,阿姆斯特丹7.41分。)
难道新加坡人不幸福吗?
根据联合国今年初发表的《2023年世界幸福报告》,新加坡以6.587的评分排名第25,始终不敌连续六年蝉联冠军的芬兰。
同样在今年初发布、由国际民调机构益普索(Ipsos)展开的幸福感指数调查中,新加坡仅有71%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低于整体平均的73%,在32个国家中只排名第21。
要提升新加坡人的幸福感,似乎不是件易事。
或许是我们始终离不开“随时待命”的工作文化,下班后仍感受到工作压力?
到中央商业区走一趟,就会发现那里的人群总是一脸疲惫,步伐匆匆,一直在跟时间赛跑。在外籍访客眼中,可能会被误解为“冷漠”。
加上睡眠不足,睡前“机不离手”,新加坡人仿佛已经好久没有真正的休息了。
或许大家放假时都应该去芬兰拜师,学学幸福的秘诀?
对“自己人”反而不友善?
从脸书上的留言来看,很多国人也觉得新加坡跟“友善”沾不上边,根本不应该上榜:
有网民开玩笑说:
“试试嚼一包口香糖,你就会看到新加坡有多么‘友善’。”
也有网民指出,每天都在路上看到“路霸”和鲁莽的司机,何来“友善”?
关于这点,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也曾公开发表看法:
“许多国人自私而且不友善,看看他们开车的方式就知道。”
国人的开车陋习时有所闻,包括超速行驶、爱超车、闯红灯、不让路、插队、乱停车、不开转向信号灯等。“路霸”视频在社媒上流传,也屡见不鲜。
有网友甚至直言,新加坡人是出于金钱利益,才会对外国人友善:
不可否认,外籍人士对新加坡人的印象普遍良好。
这名外籍网民就说:
“当你在新加坡迷路时,至少有新加坡人会帮你,而且不会向你讨小费。”
去年底的一项外派人员调查也显示,新加坡的“友善指数”高达48%。也就是说,近半数的受访者觉得新加坡人很友善,容易沟通。
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新加坡人都能以英语交流,让外派人员能较快适应和融入本地生活。
然而,在全球最友善城市排名的“共同语言”这一项,新加坡却只获得6分(满分为10分)。红蚂蚁觉得有欠公平!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民的英语流利程度获得10分,当然“实至名归”,没有异议。
但新加坡只有6分?未免太低了吧!请问可以上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