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禄山到张学良 俄国兵变让大家重温几段中国历史

更新:
2023年06月28日 17:52
以为他是安禄山如今快变张学良? 俄国兵变让大家重温几段中国历史

借古鉴今

俄罗斯上周末发生了大事,多年来帮忙普京政权干些“肮脏事”,在乌克兰战场扮演要要角的雇佣兵军团瓦格纳突然调转枪头,宣布兵变,并一度往首都莫斯科进发。

但短短24小时后,危机戛然而止。

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居中斡旋下,瓦格纳首脑普里戈任流亡白罗斯,克里姆林宫也一度表明撤销普里戈任的刑事指控。但根据俄罗斯官媒最新报道,对普里戈任的指控仍然存在。

关于普京政权是否从此弱化,对乌克兰战场局势有何影响,众家媒体和专家各有观点。

中文世界,尤其是中国网友也没闲着,甚至有人调侃说这场看似“兵变”的事件,实则就是一场“讨薪”的闹剧。大家吃瓜的同时,还来了趟历史课借古鉴今。

安禄山、明成祖、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一时间“曝光度”大增。

瓦格纳事件被认为是普京掌权以来面临的最严峻考验。(路透社)

从边境杀回都城的安禄山?

上周五(23日),原本还带着瓦格纳军团在乌克兰境内打仗的普里戈任突然放出狠话,宣布挥师莫斯科。

有网民很快联想到唐代的“安史之乱”,并将普里戈任比喻为当时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安禄山。

而普里戈任在其“讨伐檄文”中,虽猛烈批评两位军事高层——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和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却并未直接剑指普京,这点和以“清君侧”为名出师的安禄山如出一辙。

当时安禄山虽有野心,但表面上仍声称自己是“奉密诏”讨伐唐玄宗身边的权臣杨国忠(aka 杨贵妃她老哥)。

安史之乱最终虽未成功改朝换代,但也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捩点。安禄山叛乱后亦无善终,短暂称帝便被其子使人谋杀。

普里戈任一开始的“讨伐檄文”宣称自己要对付的是腐败的军事高层。(路透社)

从安禄山变明成祖再变宋江

但随着瓦格纳军团一路挺进,没有遭到太多抵抗的消息传出,加上瓦格纳军团还加码喊出“普京错了,俄罗斯很快会有新总统”的口号,也有人搬出明朝那场成功推翻皇帝的“靖难之变”。

“靖难之变”发生于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由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

彼时几个藩王势力坐大,尤以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为甚,建文帝听从大臣建议,决定削藩。

但削藩政策引发朱棣为首的藩王不满,于是以“清君侧”为由谋反,指责主张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是奸臣需要铲除,自己要为国“靖难”。

朱棣集团最终攻陷首都,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取而代之称帝,是为明成祖。

只不过,瓦格纳事件来得快,去得也快。普里戈任和普京政权达成协议后就迅速退兵。

此时又有网民调侃:

“起兵时看他(普里戈任)似安禄山,来势汹汹又像董卓,谁知原形毕露是宋江。”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民变领袖。

和《水浒传》故事描述的一样,宋江起义后,最终接受朝廷招安。

普里戈任的叛变虎头蛇尾,最后还是接受了“普京大帝”的招安。就不知他本人和瓦格纳军团的命运是否会和《水浒传》108条好汉的悲惨下场雷同?

瓦格纳军团在普里戈任和普京达成协议后,撤出俄罗斯南部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路透社)

半套“西安事变”?

也有一些看法认为,普里戈任这场提出诉求的兵变和民国时期少帅张学良的“兵谏”有几分相似。

1936年,时任国民政府剿共副总司令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连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囚禁当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要求后者立即抗日,停止“剿共”,史称“西安事变”。

蒋介石最终妥协,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但二战终止后,“兵谏二人组”遭秋后算账。

杨虎城于1949年被杀害,张学良则在1936年经军事审判后,余生几乎在软禁中度过,一直到1990年,90岁高龄的他才重获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此次的“兵变”也被调侃只是做了“半套”的“西安事变”。

普里戈任既没拿下莫斯科,也没动到普京。这和扣押蒋介石,逼其就范的张学良还是有所不同。

事后来看,和独裁者谈条件的普里戈任除了获得刑事豁免,还有没有争取到什么实质利益,外界也是雾里看花。

倒是普里戈任一开始的“清君侧”诉求,如今看来似乎并未收到成效。

据俄罗斯国防部今天(26日)发布的一段视频,被普里戈任视为眼中钉的绍伊古在兵变落幕后,检阅了参与侵乌行动的一支俄罗斯部队。

尽管地点时间不明,但俄罗斯军事分析人士将之解读为这是绍伊古近期不会被撤职的一个迹象。

一些分析也认为,长期大权在握的普京虽一时碍于局势所迫和普里戈任谈条件,但秋后算账是迟早的事。

兵变落幕后,绍伊古仍出现在俄罗斯国防部的视频被认为是他尚未失势的迹象。(路透社)

穷兵黩武的普京和隋朝好大喜功的皇帝有得比?

除上述几个随局势变动被套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有人将普京发动侵乌战争之举与隋朝出征高句丽相提并论。

隋朝两位皇帝多次派兵征讨高句丽,长年大规模征兵导致国力锐减,结果引发民变,种下隋朝灭亡的远因。

去年大举出兵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乍看之下,确实也有这么一点味道。

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战场上损兵折将,兵员短缺下发布的局部动员令,都使得俄罗斯国力与普京民望在这一两年急速下滑。

乌克兰军队获得北约成员国的先进军事装备和技术支援,导致原本信心十足的俄军陷入被动局面。(路透社)

瓦格纳事件在中国舆论引起种种与中国历史的类比,不免让人好奇: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否既是汲取智慧的养分,也成了一种束缚,让中国人民在思考时事的时候,无法跳脱以中国角度为本位的思考模式?

整个事件还牵扯出更大的问题:

普京任由普里戈任挥军莫斯科后全身而退,就可以了结一切问题了吗?

寻常俄罗斯百姓都可能因为发表反对入侵乌克兰言论而被逮捕,扬言要向俄罗斯军方领导层追究责任的雇佣兵统帅竟毫发无损(至少目前还是如此),这种“差别待遇”不免让人联想到会不会还有人因此蠢蠢欲动。

更何况,有报道指瓦格纳人员在普里戈任的领导下,一度开到莫斯科大约200公里外,俄罗斯人早前若觉得战争离他们很远,经过这起事件,说不定会觉得战争的脚步突然近了许多。

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相信已让普京一个头两个大,就看熟读历史的网民接下来还会怎么形容他的处境。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