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学念书的外国留学生,目前每年平均只需支付2万人民币(约3840新元)的学费。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些学府包括中国的顶尖大学,如北大、清华和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等。
但这个“好康”价格可能就要上调了,涨幅更可能比目前的费用高出四倍。
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刘进主导的一项研究就建议,现在是中国大学上调留学生学费的时候了,学费应该上调到一年10万人民币(约1万9200新元)。
红蚂蚁上网查了一下,以北京大学为例,国际学生一整年的学费至少2万6000人民币(约4990新元),住宿和伙食等生活费则共计约5万人民币(约9600新元)。
相比之下,英美大学的学费远高于此:
- 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数据,美国四年制公共大学的国际学生学费,在2020年至2021年之间年均为2万6820美元(约3万6000新元);
- 英国大学的国际学生学费因学府和课程而异,但每年也介于1万至3万8000英镑(约1万6700新元至6万3800新元)。
研究团队建议中国大学上调留学生的学费,原因是:
合理的学费增幅,能让中国大学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并与世界各地的顶尖学府竞争,吸引更高素质的国际学生。
这句话的引申意思是:中国大学培育留学生的预算,与所征收的学费不成正比。
“养”一个外籍学生耗费纳税人多少钱?
中国大学培育一名国际学生,究竟需要投入多少财务资源?
按研究报告计算,中国大学每年投资在一名国际学生的预算,预料达10万人民币。
处理学生签证、举办迎新活动等,都是导致国际学生课程的行政开支一般比国内学生更高的原因。
报告也以北京一所不具名的大学为例,指出该大学每年可花费至少100万人民币(约19万2000新元),为其来自1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举办参观景点的活动。
该大学也为留学生举办活动,如社交活动、校内竞赛等,这些也需至少100万人民币。
另一方面,多所大学还提供语言培训课程,让语文能力不足的留学生在开学前“恶补”中文。报告称,这些课程价格不低,也加重了大学为留学生提供教育的开支。
报告也指出,如果中国大学留学生的费用维持不变,长期或将带来两个问题。
① 留学生的教育开支比学费显著更高,可能会给中国的教育预算造成压力,减少国内学生的资源。
② 从宏观角度来看,若不调高留学生的学费以应付教育成本,中国大学的财务负担会变得不可持续。
研究团队补充说,向留学生征收的学费若与教育费用成正比,就能确保有效地分配资源,避免政府也承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调整留学生学费的另一优势,就是提高中国大学的整体竞争力。
一名不愿具名的北京研究员解读报告论述时说:
“教育机构和大学管理层意识到,需对高等教育进行更高额的投资,以确保中国大学在全球的竞争力。”
“若调高国际学生的学费,中国大学就能有更多收入,投资在研究、基础设施等方面,从而增进学府的世界排名和名誉。”
现阶段或不是“涨价”最好时机?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三,共有50万名学生在那里留学,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人数。
其中,中国大学吸引最多的是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和美国的留学生紧跟其后;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科系则有工程系、商业和管理系、中国语言及文化研究系、医学系,和自然科学系。
去年8月,中国时隔两年多首次允许外国留学生入境,凡是持有效学习类居留许可的留学生,无须重新办理中国签证就可持证件入境。
防疫期间,多少想赴华深造的大学生被迫改变计划,转往其他国家留学发展,目前尚不清楚,但对正打算赴华留学生而言,财务负担加重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报告虽然建议大幅上调学费,仍强调涨幅如果太大,可能会限制选择到中国留学的国际学生人数,导致能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外籍人才减少。
研究团队提议,采纳“价格差别”(price discrimination)的方案,为高天赋、高潜力的留学生提供津贴,让他们无论财务状况如何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官方最终会不会按照研究团队的建议改变政策,实施后增幅又会多大,目前都是未知。
有学者认为,调高学费应是迟早的事,不过可能会循序渐进。他说:
“逐渐调高学费,有助于为留学生和学府在分配预算方面提供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红蚂蚁认同,学费不太可能永久维持不变,但相信有关当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很可能会陷入该涨或不涨的两难。
与此同时,中国在吸引外籍学生(人才)之际,如何留住国内学生也相当关键。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去年底的一项报告指出,虽然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在2021年及2022年呈下降趋势,但中国仍是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