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比旱季的“破坏力”强四倍 今年首两个月路面坑洞增加了34%

更新:
2023年04月10日 18:03
都是下雨惹的祸?

都是下雨惹的祸?

下雨给人们添的麻烦,还真不少。

低温多雨的季节,道路淹水、树干倒塌挡道事故接连发生,衣服无法晾干还发出异味,蔬菜水果产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还苦了送餐员顶着湿漉漉的天气工作,更曾让我国的地铁淹水

除此之外,雨季还会导致路面出现更多坑洞!

都是下雨惹的祸?
2023年4月5日,赛马公会路上的其中一个坑洞。(海峡时报)

据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数据,今年首2个月侦测到1123个路面坑洞,同比去年增加了285个,多出34%。而出现更多坑洞与雨季有关,因为雨水渗入路面隙缝就会导致坑洞形成。

今年1月和2月,我国仍处于东北季候风季节多雨天气,自大年初一开始,岛国就不时在下雨。

1月农历新年期间,新加坡经历了两次季风潮,许多地区大面积的持续降雨,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兔年。

2月最后两周一般都是干燥的天气,但今年2月降雨量却远高于平均水平,其中丹戎加东区的降雨量更比平均高出281%。2月28日那天,全岛大范围且持续的雷雨天气,雨势介于中等至大,平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这更成为了2月最高的单日总降雨量,打破1995年2月4日的159.3毫米降雨量纪录。

陆交局解释说,旱季期间路面坑洞约200个,而雨季期间坑洼数则可达到800至1000个。

豪雨不断的威力是不是很惊人?竟能让坑洼数翻了四倍。

那开车人士有注意到最近路面更多坑洞吗?

如果你没发现,那是因为当局通常会在24小时内进行修补。

陆交局一般通过对全岛9500车道公里(lane-km)道路的定期检查,或是公众反馈,发现路面坑洞。

而为了应对近年增长的降雨量,陆交局正在加快慢速车道的铺路工程,因为这类车道一般有较多重型车辆行驶,车流量也较高。

陆交局说,路面潮湿也会影响坑洞的修补工程。若是连续降雨,当局会暂时修补受影响的路段,待天气转晴再进行较持久的路面整修。

都是下雨惹的祸?
裕廊集团去年11月起在纬壹科技城使用新型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定期道路检查,将原需两天的检查及报告过程缩短至一小时。进行道路检查的车辆只需在仪表板上方安放高清像素的手机,人工智能系统便能通过分析手机的实时视觉反馈,检测到前方以及两边道路上的坑洞、裂缝等17种需要修复的缺陷。系统会自动拍下检测到的道路缺陷,并将影像资料反馈给后端的电脑,经过管理员的人工核实后,自动生成完整的道路缺陷报告,以便交给承包商修复。(联合早报)

气象署资料,当局观察到新加坡过去40年的平均年降雨量和强降雨频率呈上升趋势。一年每小时总降雨量超过40毫米的天数(俗称大雨),每10年增加0.8天。至于每小时总雨量超过70毫米的日数,每10年增加0.2日。

不少开车人士在网上留言说,我们缴纳了这么多路税,拥车证又那么贵,为什么路面的质量还如此差?

既然知道问题所在,那么我国是否应该改良道路设计,让它更能承担多雨天气吗?

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楚剑2021年曾指出,持久下雨会导致部分路面长时间浸泡在水里,积水会渗入道路下方的泥土,造成道路和底下的泥土松软,减弱泥土阻力,就会形成坑洼,但坑洼其实很容易修补。

他说,虽然道路可以设计成能承担更高的湿重量,但这未必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考虑到合理的工程成本,没有道路可以设计成百分之百零风险。

说一句公道话,路面出现损耗是很正常的,尽管今年初出现了1123个坑洞,跟2021年同期的3318个坑洞相比已经减少许多。

陆交局并没有解释当中的缘由,网民只好自行脑补了:是我们的路面用料更好,手工也更佳?还是经常挖路改道和铺电线,所以路面还没来得及出现坑洞,就已经重新铺过了?

 都是下雨惹的祸?
2023年4月5日,赛马公会路上的另一个坑洞。(海峡时报)

无论如何,安全还是最重要的。

新加坡汽车公会建议,开车人士应多加留意前方路段是否有坑洞。若有坑洞,开车人士不应该紧急转向试图避开坑洞,因为这可能导致车辆失控以及挡住其他车辆原本在行驶的路段。另外,紧急刹车的话也可能损坏车辆。

为安全起见,开车人士可放慢车速缓缓驶过坑洞。

公众若发现任何道路问题如坑洞,可通过陆交局网站、MyTransport.SG应用的“Snap & Send”功能或“一联通”(OneService)应用提出反馈。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