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绿色,真的有点小感动。”
2月9日早上的跨政府部门抗疫工作小组记者会结束后,红蚂蚁的小伙伴发出这个感慨。
变成绿色的是我国的疾病暴发应对级别(DORSCON),自2020年2月7日上升到橙色之后,经过了3年又6天再降回绿色,标志着我国在对抗冠病的漫漫长路上,终于迎来隧道尽头的曙光。
记者会上宣布的一系列改变,基本上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回到2019年冠病暴发前的情况,但还有四样东西仍然会留在我们左右:
1. 口罩
从2月13日起,搭乘公共交通不再需要戴口罩。
然而,为了更好地保护病人和医疗人员,卫生部仍要求公众、职员和病患在医疗场所与病患有接触时,都戴上口罩。
这包括医院、全科和专科诊所、疗养院、洗肾中心、检测与疫苗接种中心等设施。
有冠病症状者若需外出,也应戴口罩。
2. 负起社会责任:生病时,请看医生
卫生部虽然取消了冠病医疗方案1、2和3(Protocol 1-2-3),但大家如果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长期没有消退或变得更严重,还是请看医生。
如果只有轻微症状,就留在家中,直到症状消退为止。
卫生部也提醒大家,如果有症状时需要外出,或是发现自己感染了冠病但没有出现症状,还是应该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减少社交往来,尤其不要接触年长者等容易受到感染的人士,也请避开医院和疗养院等高风险地方。
如果感染冠病并需要治疗,就得注意了:
到医院或冠病治疗设施接受冠病治疗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持有人,无论是否已接种疫苗,都将不再获得100%津贴。
然而,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继续享用政府补贴,并使用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和保健储蓄(Medisave)来支付医药费。
至于综合诊疗所和家庭诊所等初级保健机构,病患也须支付所有冠病检测费用,但可继续使用现有的津贴。病患在初级保健机构、公共医院和疗养院使用冠病口服抗病毒的药物,也将继续获得全额津贴。
卫生部也将继续保留社区隔离设施,让有充分理由自我隔离的病患入住,但所有住户都须支付住宿费用,包括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持有人。
由于社区隔离设施不是医疗机构,公民和永久居民将不能利用政府补贴、终身健保或保健储蓄来支付住宿费。
3. 合力追踪和SafeEntry系统
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小水獭的粉丝,恐怕短期内难以在手机上再见到它了。
卫生部2月9日的文告称,公众和企业可以卸载合力追踪,携手防疫器(TraceTogether token)自2月13日起,也可以归还到全岛108个民众俱乐部或联络所。
当局鼓励大家归还防疫器,以便日后需要追踪密切接触者时,可以再次派发防疫器。
大家虽然可以从手机上卸载合力追踪,这个应用程序仍将留在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等平台,以便日后有需要时再次下载。
卫生部也说,若日后出现较新较危险的“须关切的变种”(variant of concern),合力追踪和SafeEntry系统还是能派上用场。
因此,当局会在系统内保留名字、企业的机构识别号码(UEN)以及手机号码等资料,减少公众和企业日后须重新登记的麻烦。
4. 冠病疫苗
疫苗依旧是我国对抗冠病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冠病疫苗专家团就疫苗提出以下建议:
- 5岁以上者应该接种至少三剂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或诺瓦瓦克斯(Novavax)冠病疫苗,或是四剂科兴(Sinovac)疫苗,才能获得基本保护。
- 可能出现重症的高风险者,如60岁以上人士及养老院住户等,则应该在接种追加剂一年后追加第二剂。
- 12岁至59岁、重症风险较低的公众,同样应该在接种追加剂一年后追加第二剂,加强对抗冠病的保护。
- 5岁至11岁的孩童不须要接种追加剂。
- 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仍应只接种两剂莫德纳或三剂辉瑞疫苗。
专家团的建议已获得卫生部同意。符合条件的公众依旧可通过全国接种计划免费接种。
在记者会上,卫生部长王乙康引用军中的两个马来语口令形容以上的种种措施:
“只是senang diri(稍息),不是keluar baris(解散)”。
王乙康曾以“蛇梯棋”形容对抗冠病的过程,这次可说是再次展露运用比喻的功力,十分贴切地概括了这种外弛内张的安排。
不keluar baris,或许正是我国应对未来类似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