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搭德士或私召车时,司机一般都会提醒乘客系上安全带。
乘客如果不配合,不单是自己会被罚款,司机也同样会被罚款和扣分。
同样的道理,很快也会应在组屋屋主的身上:
当局一旦确定某个组屋单位有人高楼抛物,屋主将被假定为违例者。
高楼抛物相关投诉有增无减
高楼抛物在新加坡屡见不鲜,国家环境局也曾尝试增调监察摄像机和宣导等方法,但接获的高楼抛物投诉案例反而有增无减。
问题有多严重?我们让数据来说话:
不错,从2019年至2021年,环境局平均每年接获的高楼抛物反馈,比起2016至2018年的每年平均还要高出将近八成。
而在2019年至2021年之间,每年平均有1500名违例者被控。
被控的违例者仅仅是平均反馈的5%左右,可见问题有多棘手了。
住在组屋区的蚁粉应该不难想象其中的原因:从窗户或走廊抛垃圾,根本不必站在显眼的地方,因此摄像机更多时候拍到的,可能只是垃圾从高楼飞坠的画面。
于是,为了加强阻吓作用,当局只好放大招了:
修订环境公共卫生(修正)法案,为组屋高楼抛物案件增设假定条文(presumption clause),假定屋主或租户就是违例者。
驾车的蚁粉可能会觉得这个做法跟本地交通规则如出一辙:没错,若有车主被发现违法,例如超速驾驶,当局也会假定车主是事发时的司机,除非车主能证明事实不然。
环境公共卫生(修正)法案在1月9日提出一读,一旦经国会辩论三读通过,新条例预计会在今年7月1日生效。
今后,屋主或是租户可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制止家人,甚至是客人高楼抛物。
大家对这项拟议中的条文可能还有一些疑问,红蚂蚁这里就为大家整理了环境局回应媒体询问的一些答复:
1. 修正后的法令是否适用于儿童、年长者,以及智障或残障人士?
当局不会对12岁以下的儿童执法,而是给其家长发出一份指南,帮助他们教导子女如何正确处理垃圾,不随便乱丢垃圾。
违例者如果是年长者或属于弱势群体,可以附上相关文件,致函环境局求情,其家属也可以代他们这么做。环境局将考虑每个案件的情形后再采取行动,其中可能包括向违例者发出警告。
2. 环境局有没有可能“抓错人”?
当局只有在证实某个组屋单位的确发生高楼抛物行为,才会假定屋主或租户是违例者。
环境局在调查时,会确认屋主或租户在事发时是否在屋内。
即使屋主或租户提供关于违例者身份的信息,环境局还是会加以调查,而不是直接控告屋主或租户所指出的违例者。
3. 如果发生高楼抛物的组屋有房间租了出去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局还是会假定屋主是违例者,但屋主和租户可以在环境局提出要求的14天内,证明自己在事发时不在屋内,或指出可能违例者的身份。
环境局将按照所提供的信息做进一步调查,确认违例者的身份。
4. 如果事发组屋的屋主超过一人,环境局将对谁采取行动?
当某间组屋证实发生高楼抛物事件时,每名屋主都将负起同等责任。若整间组屋已经出租,所有租户将负起同等责任。
当局会给予屋主和租户机会和时间,证明自己不是违例者。
5. 这项法令只提到政府组屋,难道私宅住户有“免死金牌”不成?
现有的高楼抛物条文和拟议增设的假定条文不包括私宅单位,因为私宅不是公众可以随意进入的地方,私宅屋主有权决定如何管理他们共享的私人空间。
但这并不代表私宅屋主能为所欲为,因为如果有垃圾从私宅单位丢到公共场所,私宅屋主也一样受到假定条文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