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大开边境 新马政府“不怕”民间却担心“好了伤疤忘了痛”

更新:
2023年01月03日 22:28
中国即将大开边境 新马政府“不怕”民间却担心“好了伤疤忘了痛”

专家说“免惊”

到底该不该“特别关照”来自中国的旅客,对他们实施比其他入境旅客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随着中国1月8日开放国内民众出国的“解放日”即将来临,上述话题无疑是个大哉问。

尤其在各国开始实施不同调的“对中防疫政策”后,究竟什么才是最妥当的做法,更是频频引起各界热议。

目前,英美日韩等国已先后宣布对中国旅客祭出特别入境措施,但几个颇受中国游客喜爱的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则选择按兵不动。

然而在新加坡和马国,官方、专家及一般民众对此看法呈现一定程度的分歧,基本可总结为:

官方及专家老神在在,民间担惊受怕。

中国数据不可靠致人心惶惶

中国自放弃清零后,各地确诊病例急速飙升,后来更宣布不再公布每日确诊数字。

从官方论调来看,当地疫情处于可控状态,且自防疫限制放宽以来,中国当局也只在12月7日那天公布了15起死亡病例。

但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医院挤兑和殡仪馆爆满的情景,却让外界难以置信官方数据呈现出的“岁月静好”。

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估计,由于缺乏广泛的疫苗加强针接种行动及其他减少病毒影响的措施,中国在冬季可能会有近100万人因冠病死亡。

健康数据公司Airfinity则预估,中国每天将有1万1000起冠病死亡病例及180万起确诊病例,在今年4月底前,死亡病例总数可能多达170万。

外界担忧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已无法反映中国疫情的全貌。(法新社)

一些国家因无法确知中国疫情现况,同时担忧冠病在中国众多人口中大肆传播可能再度变种,而选择针对中国旅客采取特殊入境措施。

世卫总干事谭德赛就指出,由于中国的疫情数据匮乏,一些国家针对中国采取的边境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日前相继宣布,来自中国旅客必须提供冠病检测阴性证明,或接受落地采检。

其中,作为中国游客热门旅游景点的日本和韩国可谓步步为营,两国除了要求中国旅客抵境后需接受冠病检测,还限制了来往中国的航班数量。

韩国卫生人员在仁川机场替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冠病检测。(法新社)

相较之下,同样备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则没有太大动作。

新加坡政府目前的姿态是:持续密切观察全球疫情,如有必要将收紧边境防疫措施,但现阶段不会有任何“差别待遇”。

这意味着,新加坡不会跟进对中国入境旅客采取较严格的防疫措施。

网民:“别好了伤疤忘了痛”

部分本地网民对此忧心忡忡。

几位蚁粉留言表示,担心三年前的梦魇再度上演。

“当初新加坡疫情是怎么起来的还历历在目,怎么好了伤疤忘了疼呢?”

“肚子吃饱了就忘了那三年的饥荒。”

“很担心历史会重演……”

还有一些本地网民呼吁当局效法其他国家采取预防措施,因为国人已不想再经历一次病毒阻断措施。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什么大多数国家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我们不是?我们比其他人更好吗?请不要玩……我们不想再次封城!”

《海峡时报》的一位读者投书表示,她对我国决定维持现状,不对中国旅客采取额外措施的决定深感忧心。

她认为,政府在这件事情上,应该采取最保险的策略,“宁可犯错也应谨慎”(err on the side of caution),以免这三年来的抗疫努力功亏一篑。

“过去三年,我们国家已在社会和经济层面牺牲了许多,才有了今天。如果我们又因故封城,那将会是一件遗憾的事。”

本地部分民众对当局不对中国旅客采取特别防疫措施的决定表示忧心。(联合早报)

邻国马来西亚亦是官民两样情。

马国卫生部早前宣布将检测来自中国航班的污水,同时对所有旅客进行体温检测,但并未效法日韩等国,要求进一步冠病检测。

不少当地民众因此认为政府“做得不够”。

据《星洲日报》报道,一些马国网民跑到首相安华的脸书留言,呼吁他效法其他国家采取预防措施,限制中国旅客入境。

就连旅游活动恢复下首先受惠的马国旅游协会(MATA)日前也促请马国当局在中国疫情趋缓前,暂时禁止中国游客入境。

民间群情汹涌,迫使马国旅游部长张庆信亲上火线,呼吁网民勿作出不友善评论,以免中马两国情谊,并称这样会让中国游客感觉到马国不欢迎他们。

专家认为不必反应过度

无论如何,一些本地专家及外国专家的看法和民众观点并不一致。

专家认为新加坡不必针对中国旅客采取特别措施的理据主要有两点:

  1. 本地已具备足以将中国入境旅客影响减至最低的群体免疫;
  2. 即使病毒变种,也不足为惧。

群体免疫

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研究)古阿烈副教授、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及本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等专家皆抱持类似观点。

古阿烈副教授指出,随着大部分国人已感染冠病,这能确保国人在疫苗之外,多了一层保护。

本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则表示,他相信在中国肆虐的变种毒株如BA.7很可能已登陆我国,但并未突破新加坡的群体免疫力,因此无法“溅起火花”。

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也认为,疫苗高接种率加上自然感染,已使本地形成“混合免疫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此波疫情不会对我国医疗体系造成太大风险。

变种也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部分专家也认为,即使冠病再度变种,也没那么可怕。

梁浩楠医生指出,奥密克戎以降各种变异株的症状越来越轻微。他认为,未来有一天冠病甚至可能演进至“今天喉咙痛,明天就快速复原”的地步。

古阿烈副教授则表示,目前虽难以预测新变异株会不会在本地造成更大规模疫情,并导致住院率上升,但他点出,一年前奥密克戎出现后,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新毒株造成更大风险。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院教授金冬雁上个月亦指出,全球有很多地方已经历过大规模感染,但更致命或更容易引发重症的变异株并未随之出现。

“我不是说致命率更高的变异株完全不可能出现,但它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